昨天下午,带儿子去上跆拳道。来到道馆,开始上课后,就像我一样会有一些家长在馆里等下课。
一个带着4岁多小男孩的妈妈也在这里等。道馆的等候区,有2个环形的,中间有个圆型空间的座椅。中间这个空间起收纳的作用,来上课的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书包和外套放在里面。周围还可以坐人。
这个孩子和他的妈妈就坐在这里。很快,孩子发现了这个圆形的空间,他开始钻进去,让自己和里面的书包衣服挤成一团,坐在里面高兴的笑着。随后,他把里面的东西一件件清理出来,坐舒服后又一件件拿过来压到自己身上。正当他玩得高兴的时候,妈妈看见他这么一次次的折腾,终于忍不住了,直接把他抱了出来,又把东西还原。 双目圆睁地告诉孩子不要这么做,随即抬起手做了一个打人的动作。意思是,再这么做,看我不打你!!小男孩乖乖地坐在妈妈身边。可是,连一分钟都没有,又开始了对中间这个圆形空间的探索。一次,二次,他跟妈妈之间重复着前面的情景。最终,妈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一巴掌打在孩子的后背上,又一巴掌打在小屁股上。“哇……”孩子放声大哭。妈妈一把抱起他气哼哼地走了出去。妈妈呀,你别生气!根据孩子的年龄,还有他刚才的举动,说明他现在正处在空间敏感期。用自己的身体感受空间,在这个时期是很正常的。空间、时间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有趣的一个,它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大概从0岁到6岁左右。孩子从子宫这么一个狭小封闭的空间突然来到了一个大空间中。首先要体验的必须是空间,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然后透过这种体验,探索这个世界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和现有的世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就不会发展出更为抽象的秩序。那么,他们的具体表现都有哪些呢?·喜欢把抽屉拉出来推进去,拉出来推进去。·把抽屉里面的东西一样样地取出来扔一地,然后再乱七八糟地放回去。·喜欢垒高高,把东西一件一件的垒起来又推倒。喜欢积木,垒高了再推倒。
·把高处的东西,拨拉下去,捡起来放上去,然后又拨拉下去。·喜欢往很小的洞洞里塞东西,比如井盖上的小洞,他们很愿意把小石子往这个小洞里塞。·喜欢往瓶口里塞豆子。·喜欢钻大衣柜,钻桌底,床底,钻在纸箱子里,只要是有个小空间他们都愿意尝试。·喜欢不停地反复爬楼梯。·喜欢从高处往下跳,初次尝试成功后,就会不断尝试更高的高度。等等所有这些他们都会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反复反复地去尝试。有些时候只要没人打扰,他们可以自得其乐,自我陶醉在这个过程中。这些都是典型的对空间的感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跟在他们几米之外保护他,而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不要设置那么多限制。不要总是在他们自己专心尝试、突破自己的时候去打断他们。这个时期可能会给家长带来比较大的危机感,所以对妈妈也是有要求的,要求妈妈要有承受危险的心理力量。这个真不容易,我就做得欠妥。有时候大脑控制不住手和脚,总是在大脑反应出危险信号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要当守护神,这时候的应急速度往往出乎自己的意料。这时,我们不但要在行为上放开,也不要经常把这种那种的“危险”挂在嘴边说给孩子,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危机感,破坏他们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丧失了探索世界的机会。孩子生长过程中的敏感期有很多种,敏感期度过得好,孩子相应的感知和技能就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在敏感期中没有充分的体验,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在孩子日后相关方面的技能能力成长留下遗憾。有些敏感期是可以在以后通过特殊事件的激发,重新找回来的。有的敏感期,比如说口欲期,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延长,直到彻底满足了为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已经很大了,可是就是改不掉吃手的习惯。还有的一但错过了,再也没有弥补的机会。敏感期出现的时候,其实孩子们在行为上,在兴趣上似乎跟以前都会有所不同。他们都会持续不断实践一个行为,问同一类问题,关注同一类事情等等。这时候,细心的妈妈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衷心希望妈妈们能抓住孩子们的敏感期,适时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衷心祝福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