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冗长陈述和故事后,以下才是我要敲黑板强调并希望您能回答的:
1. 如果换作是您,也会像我这样难受(委屈和愤怒)吗?
这个问题我仔细想了一天,如果我是咨询师,来访者的家长这样的指责我,我可能会觉得很愤怒,但是我不会觉得委屈。
![](https://img.haomeiwen.com/i9995970/1bcf7055fcbb5a3c.jpg)
愤怒是因为觉得这样的父母既然愿意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找心理咨询师,肯定是对咨询师有一份信任,可是这份信任又不是那么坚定。而且自己的孩子已经35岁了,还把他当成小孩子一样,时刻监控着,即使儿子已经进入了咨询室,即使和儿子处在两个不同的空间里,也还要监控,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父母啊?儿子还有没有自己的空间呢?
也可以试想一下,在生活中,儿子和儿媳妇肯定也没有属于他们独立的空间,也要时刻生活在他们的监控之中。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些理解那个要闹离婚的儿媳妇了,离婚不见得是感情不和,有可能有其它的原因。我觉得这个儿子即使这次成功的离婚了,再找一个儿媳妇,说不定哪一天还是会走到离婚的地步。
其实想想也没啥可愤怒的,只是对于这样一对父母,这样一个儿子,感到有些可怜可恨罢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或许真的如此吧。
2. 造成我心里难受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我觉得造成我心里难受的外因可能会来自于因为受到了对方父母的指责,也或者是因为没有保护好自己的求助者。其实在这个案例当中,我觉得来访者和求助者是有些混乱的。首先是父母带着孩子来的,而且这个孩子已经35岁。35岁应该已经有自主的生活能力,为什么还要被父母带着来咨询呢?所以求助者到底是父母还是孩子?既然是父母带着孩子来,那么首先是父母内心是有冲突的,觉得自己孩子出了问题。而且在咨询的过程中,父母虽然被请出了咨询室,但是他们其实是在全程参与的(偷听)。而且好像他们也真的听到了咨询室内发生的事情。那么基于保护求助者隐私的原则,这一点咨询师是没有做到的。而且在事后,这对父母还打来电话责骂咨询师,我觉得游戏规则好像是被破坏了。。。
儿子接受了咨询师的咨询,那么说明儿子也是有咨询的动机或者需求的。可是已经35岁了,却不能在父母的面前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情感,一定是压抑了很多东西。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如果这个儿子能有自我觉醒的意识,我想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信息。这个不见得与咨询有关,但一定与成长有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9995970/ecab4a5874ccaa75.jpg)
我记得老师说过。只要对方成功付费就已经算是成功的咨询。那么这对父母既然愿意付费,至少可以说明一点,这次咨询是成功的。至于为何责骂咨询师,我想可能是对结果不太满意,可是对于咨询效果的评估,并不是仅仅由求助者的家人说了算。而且即便求助者的家人发脾气,指责,谩骂,也不见的咨询就没有效果。在这个案例中,我觉得这对父母对于咨询师的责骂只是对于咨询师的态度,而这个态度与咨询效果不见得有直接关系。
内因是什么呢?是没有保护好求助者而自责?还是觉得和自己内心的期待有落差?其实我们真的不好去猜测另外一个人是如何归因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9995970/6b5b2f3026e1b4bf.jpg)
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达到理想的期待的咨询效果而难受,这属于内归因吧。也有可能因为对方的指责而生气,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呢?真是无知的人,这可能是我的外归因吧?
可是我觉得,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就这个个案来说,作为咨询师我是没有错的,我为什么要难受那么长时间呢?仅仅是因为被这对父母责骂了一通?如果真的是这样,这说明我的心理健康程度还需要提升。我也是有很多不合理的信念存在的,只要付费了,他们骂他们的,和我有关系吗?
3. 当我向您咨询时,您会如何帮我?
哎呀,如果您向我咨询,我怎么帮你呐?您想让我怎么帮您呢?这个不能假设的。因为我不确定您向我咨询的到底是什么问题诶?
![](https://img.haomeiwen.com/i9995970/f736ca7bfb449beb.jpg)
4. 如果您拟使用RET,请展示一下您的咨询路径。
如果是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来进行咨询。首先要确定您的情绪ABC。也就是引起您情绪困扰的具体事件是什么?是那对父母责骂您?还是求助者在咨询室中嚎啕大哭?还是其他什么事情?
还要确定引发了什么情绪?愤怒?委屈?
以及确定不合理信念。这个不合理信念要具体的确定,需要通过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来一一分析,对号入座。不合理信念一定要把握准确,因为可能会有几个事件,几种情绪,以及几种不合理信念交缠在一起,所以要分清主次,找出最希望解决的问题。还要商讨一下咨询的目标。这个目标包括情绪和行为两个方面的,也就是我们要通过治疗使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得以减轻和消除。
当然,我觉得到底是先确定诱发事件还是先确定情绪,这个可能是没有先后的。
确定了诱发事件,确定了困扰情绪,也确定了不合理信念是什么?接下来要做的就要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也就是说,引起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等。所以要改变情绪困扰,需要改变认知。需要再次确定不合理信念到底是什么?
然后进入修通阶段。就是采用苏格拉底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比如对方的父母责骂我,我这个咨询就做的不成功吗?作为咨询师我就不合格吗?我就做不好咨询了吗?我这一辈子就不能做咨询了?即便我这个咨询做的真的不成功,那么谁又能保证每个咨询师,每一个个案都是成功的呢?都是不被指责的,都是被表扬的,被认可的呢? 有这么完美的咨询师吗?如果真有这么完美的咨询师,我可以认识一下吗?
我觉得我也大概只能这么做吧,因为这个方法我用的真的是不太多,也真的不太熟,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吧。做为一个咨询师承认自己做不好,我觉得也是可以的。因为咨询师也是人,也是需要慢慢成长的。尤其像我这种小白,更是需要不断的成长。
其实我非常认可李老师下面真的话——
我不但坚信“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还坚信,“引起求助者心理困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错综复杂。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不仅有横向的交叉,还有纵向的联系”。因此,我便能通过求助者对这个问题回答的内容和回答的方式,了解诸多十分有用的咨询信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9995970/49a34457aec516dc.jpg)
就此次咨询,我在案例记录的反思部分为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一个35岁的男性却被父母陪同就诊,能说明什么?在咨询过程中父母为什么会在咨询室外偷听?他们听到的内容和之后对我的指责有关吗?妻子提出离婚的原因到底是与求助者感情不和?还是与求助者的父母根本就无法相处?求助者突然的情绪失控想达到什么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