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节假日到各地旅游成为放松休闲的重要方式。但走到南走到北,走过东走过西,会发现千城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各地的地标性建筑往往不如一些古建筑更耐看,更受欢迎,有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修复古城、古村和古院、古宅。既然要看中国古建筑,欣赏其中蕴含之美,就不能不去北京古建筑博物馆,它就在北京先农坛。
追溯北京的建城史,要从《史记·燕召公世家》说起,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发掘出的古城遗址,也很好地回应了这一记载,这个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45年,距今已3000多年了。北京的建都史也很久了,辽贞元元年三月乙卯(公元1153年4月21日),改燕京为中都,成为辽陪都,揭开了北京城的新篇章,算起来也有近900年的历史了。
北京城现在的规模是在明朝奠定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帝王尤其重视通过祭祀之礼来表达对天地人神的敬意。北京就拥有九坛八庙,分别是日坛、天坛、地坛、月坛、祈谷坛、先农坛、太岁坛、先蚕坛、社稷坛和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可以想见当年祭祀礼仪之繁盛。
先农坛,位于正阳门西南,与其东面的天坛建筑群相对应。原是用来祭祀神农氏的,明、清两代有多位皇帝曾亲自在这里持犁耕种,在先农坛里还陈列着巨幅的“清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除了农耕和祭祀文化外,这里还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保管、研究、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史、古建文化、古建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
先农坛自身的建筑有太岁展殿、拜殿、庆成宫、焚帛炉、宰牲亭、观耕台等,逐一参观,从其上的文字介绍就可看出我国农耕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华祭祀文化的发展,明、清两代建筑样式等。
陈列在太岁殿、拜殿、西配殿内部的古代建筑展,则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长卷。看各朝代的建筑风格,就可以了解当时帝王的理念、社会的发展等,如汉代的古拙,唐代的雄大,宋朝的绮丽,元代的自由,明清的规范等;以地域来论,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北方建筑雄浑,江南建筑典雅,蜀中建筑朴真等;各民族由于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不同,也产生了蒙古包、客家土楼、吊脚楼、藏族碉房等不同特色的建筑物和建筑群。
最令人震撼的要数“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原北京隆福寺穹顶藻井,井顶是一副天象图,根据唐代天文图绘制,存星1200余颗,其外围是与室内天花板及藻井一、二层相平的正方形井枋,其上彩云缭绕中立着一个个神像,而此间天花下(即藻井第三层四角)又有木雕四大天王支撑。整体构造巧夺天工,令人对古人建筑智慧叹为观止。
古人建这么精美的建筑,又是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呢,与现在各类大型机械设备相比,简直可怜的很,只有一些锯、凿、锤、斧等,而且很多建筑物只有木质斗拱,比如应县木塔,全身无一颗金属钉,却立千年不倒。
看着这些建筑,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