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在一起聊聊生涯规划那些事儿。
在百度上,对生涯规划的解释是: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它包括了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
听起来有些像营销管理的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营销目标与4PS策略(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组合策略)制定流程,呵呵!
关于这个话题,我今天想和大家从五个方面进行解读。
1、工作的本质是什么;
2、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行业;
3、在一个行业中选择什么样的公司更好;
4、职涯不同时期的不同成长战略;
5、在一家公司中成长的职涯四看原则。
首先,我们从工作的本质是什么说起,也就是人为什么要工作呢?我们每天都夹着包奔波于家与公司两点一线之间,那我们深入考虑过一个问题吗?工作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工作的本质是一种价值交换,即我们通过公司这个平台、或工作这种方式进行能力或价值变现,以求得生存与发展。此即工作的本质。由此可能引发几种可能:
一种是我们的价值大于所得,那我们在公司就会有较大的话语权与自由感,因为我们有溢价;另一种可能是我们输出的价值等于所得,那么我们在公司中就会比较安全,因为我们物有所值;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创造的价值小于所得,那么我们需要注意,这个职业是有风险的,因为谁也不会长期购买一个价格虚高的产品,除非你具备唯一性或不可替代性!
因此,既然是价值交换,那么实际上我们的工作的目标就应该遵循:时间投资回报最大化原则!即工作的本质还可以理解为,我们要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擅长在高价值领域去施展,以求得更高收益,这个收益可能是收入,也可能是个人战略性成长。
这样说可能有些不好理解,举个栗子:比如你天生就喜欢聊天和与人沟通,那你应该去做什么呢?你可以选择去卖货(从水果、水产到汽车、房子);你可以选择像凯叔一样去创业讲故事,你还可以进入培训领域做一名优秀的讲师或演讲家... ...即同一份技能如何在高价值领域去施展,以换取个人所期望的最大回报(物质回报或精神回报),这就是职业设计的本质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