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腾讯传》之QQ诞生

《腾讯传》之QQ诞生

作者: artife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21:11 被阅读15次
马化腾早年工作照

读完《腾讯传》,没有感觉到想要的那么精彩,甚至还不如电视剧《创业时代》“演绎”的精彩。

有点像看了一个关于腾讯的说明书,介绍了腾讯怎样一步步走到现在的体量,介绍了关于腾讯现在的一些业务,谈到了一些腾讯历史节点上小马哥重要的决策,讲述了小马哥带领着团队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讲述了腾讯如何从一棵树成长成一片森林,讲述了小马哥的产品理念和腾讯未来的战略。

感觉少了些精彩的“商战情节”,感觉本书像是一部平淡的编年史。

真实的互联网是怎样的,自己曾经经历过两个互联网公司美团外卖和VIPKID,总结出:真正的互联网一线人员,像发了疯似的往前冲。

并且想要冲到第一,能做到管理层的,不仅要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强大的执行力,更的有一个强悍的身体。每一个抢占市场的背后,都有无数互联网从事者拼了命的付出。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真的坚持不住,因为和对手拼到最后,很大一部分是在拼身体、拼毅力。

记得自己在美团时候,负责整个日营业额达10万的科技大学的市场时候,需要管理数十个兼职,而且还的和上百个商家谈合作,培训商家,培训兼职,更有自己为了快速抢占商家广告位曾经深夜10点搬着梯子给商家按装有美团外卖广告的招牌,还有一次甚至和饿了吗科大负责人因为撕海报的问题发生冲突。

还有一次,有一天干了一天活,到晚上才发现,自己一天还没有吃饭。并且还需要时时刻刻盯着数据,绝不能有一丝松懈,需要敏锐的观察到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动态,不能松懈一分。自己有时候会带着兼职去发传单,有一次传单发的太过于投入,华北大区经理郭南洋(现土巴兔副总裁)来考察的时候,直接惯性的递过去一张传单。那是2014年夏天,美团外卖刚进入石家庄。

真正的互联网一线人员,会扛住公司的业绩指标,还的笑脸面对客户各种责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去完成自己心目中和公司定下的KPI。更像是一支军队每到关键节点,必须冲锋陷阵,披荆斩棘。并且大战过后胜利的喜悦会抵消你这么多天的艰难付出。

互联网真的可以令人疯狂,一线人员尚且如此,想必高层更加“不好过”,不但要给员工谋福利,还得有敏锐的商业嗅觉,更得冲锋陷阵时刻面对着竞争对手的挑衅。但是吴晓波先生并没有描述那些“激烈”抢占市场,那些不眠的夜晚,那些更新迭代、抢夺用户的刺激没有更多的去讲述。不如《创业时代》中“马化腾”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演绎的精彩。

虽没有想象的那样精彩,但是书中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的,书中提到很多关于小马哥关键时刻各种“英明的”决断,包括小马哥决定要做QQ;拒绝和微软的MSN的互联互通的计划;在网易丁磊的刺激下,决定要收购张小龙的Foxmail;不仅有着国际的眼光看待腾讯发展,更有着一颗敏感的心去体察用户到底需要什么,而且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去把这些优秀的人才招揽到自己身边。

看完本书,还有一感觉,就是腾讯之后的胜利,其实都有最开始的QQ的胜利时的影子,很多经验方法都是得益于QQ的胜利。所以像记录分析下QQ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胜利的。


以下内容时摘抄原文和结合自己的感悟

马化腾是怎么想到要做QQ的呢?

马化腾团队投入ICQ(就是QQ,先是以色列研发的,意为I seek you)开发,是一个偶然的事件。

就在1998年8月前后,马化腾在广州电信的信息港上“闲逛”,无意中看到一个招标新闻,广州电信想要购买一个类似ICQ的中文即时通信工具,正在公开向全社会招标。马化腾当即与张志东、曾李青商量,大伙儿觉得技术难度不大,可以去试一试。但是,招标会马上就要开了,已经没有时间做出产品,只能做一个技术方案去竞标。

第二天,曾李青去打听消息,很快带回来一个令人沮丧的情报:此次参与竞标的是广州电信旗下的飞华公司,他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产品开发,起名为PCICQ。“这就是一个内定的标,我们去了,也绝对没有机会。”曾李青在办公室里嚷嚷说。

但是,马化腾还是决定一试。他与张志东闭门数日,写出了一份竞标书,他们必须要给这个“纸上产品”起一个名字,马化腾想到了open(开放),于是就叫OICQ,中文名为“中文网络寻呼机”。

正如曾李青所预料,在竞标会上,广州电信没有给腾讯任何机会,飞华不出意料地成为中标者。

在回到深圳后,五位创业者坐下来,讨论一个问题:是不是“真的”要把OICQ给开发出来?在许晨晔的记忆中,这是腾讯历史上第一次发生激烈的争论:“那次,大家争论得挺热烈的,说什么的都有,主要是一点也看不到赚钱的机会。而且,前面已经有台湾资讯人、网络精灵和飞华在做了,市场还需要第四个‘汉化ICQ’吗?但是,美国在线花几个亿买走ICQ又好像很给力。当然,大家最后还是听马化腾的。”

马化腾说:“要不我们先把它养起来吧。

QQ就是这样不经意间做出来的,做QQ的想法还是马化腾在深圳大街上闲逛才有的想法,如果马化腾在村里想逛,估计最多也只是有个想开个小卖铺的想法吧。可见闲逛的地点是多么重要。

为什么当时已经有好几款类似的即时通讯工具,为什么是腾讯做的QQ脱颖而出?

腾讯的创业者们常常被问及一个问题:在你们开发OICQ的时候,ICQ早已成熟并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已经有三款汉化版的ICQ产品被使用,你们是怎样后来居上的?

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手的麻痹与羸弱,二是技术的微创新。

看似简单的两个原因总结,其实纵观腾讯发展史,在作出QQ巨大的成功之后,随后的网游,门户,浏览器,微信其实市场上都已经有类似的产品出现,不过为什么只有腾讯“抄袭”的最好,和腾讯第一次做出QQ这样的成功产品是有渊源的。

小步快走,试错迭代;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紧跟时代的需求,模仿最优秀的案例,自己亲身试用每一个产品,其实这就是腾讯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也是从做QQ这款成功的产品的来的方法。

腾讯的微创新是什么?

吴宵光清晰地记得,在第一次技术讨论会上,马化腾提出了一个听上去与技术无关的、很古怪的问题:“我们的用户会在哪里上网?”马化腾的问题指向了一个微妙的技术创新点:ICQ把用户内容和朋友列表都存储在电脑的客户端上,“在美国,这几乎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内容放在哪里都无所谓。可是,在中国就大大不同了,那时还很少有人拥有自己的电脑,人们用的大多是单位或是网吧里的电脑。当他们换一台电脑上线的时候,原来的内容和朋友列表就都不见了,这无疑是一件让人非常烦恼的事情”。而无论是资讯人、北极星还是飞华,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徐钢武为OICQ解决了这个痛点:把用户内容和朋友列表从客户端搬到了后台的服务器,从此避免了用户信息和好友名单丢失的烦恼,任何人用任何一台电脑上网,都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列表。“这个技术难度其实是不大的,关键是我们把它当成最重要的事情来看待,适应了当时中国的上网环境。”张志东日后说。

第二个重要的创新,是在软件的体积上。

中国的网络基础建设无法与欧美国家相比,当时仍处在非常原始的窄带状态中,网速非常慢。吴宵光回忆说,那时国内还没有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上网是用拨号的,普遍的上网带宽是14K、28K,54K就是很快的了,而一个ICQ软件的体积起码有3MB到5MB,下载一个软件要几十分钟,速度之慢是可以想象的。

这时候,吴宵光发挥了他的技术天分,对整个软件的体积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张志东说:“刚刚开发完第一个内部版本的时候,全部完成只有220KB。我拿给马化腾看,他不太相信,以为肯定是没包括动态库打包的部分,实际上这已经是完整的独立可运行版本了。”这样的一个版本,用户下载只需5分钟左右,相对于其他的ICQ产品,无疑是杀手级的。

另一个需要提及的创新点,在用户层面或许无法感受到,但是对OICQ在当时的生存和发展中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时,徐钢武在设计网络协议时果断地采取了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技术,而不是其他即时通信软件通常所采用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技术。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采用UDP技术的开发难度较高,但能大大节约服务器的成本,使得单台服务器可以支持更多的客户端。这一创新使得当年在资金上捉襟见肘的腾讯,凭借技术上的优势用尽量少的服务器坚持了尽可能长的时间。

OICQ在日后被业界评价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产品”,宣称其系统架构在用户发展至亿级时仍然能够支撑。唯有张志东清楚其中的艰辛,所谓的“天才”都是靠徐钢武、吴宵光以及后来无数工程师不断“重写”和优化的结果。“用户快速增长,性能瓶颈不断出现,为了不让用户失望,逼得团队不断优化性能,不断克服瓶颈。说到底,都是逼出来的结果。”张志东日后回忆至此,无限感喟。

很多事情能够做好,并不是因为有多么困难的技术。真正能够做好是因为知道用户到底通电在哪儿,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拥有的技术实现最佳功能体验,然后不断升级体验。

这就是腾讯的杀手级的微创新,

小故事

我曾经问过很多受访者同一个问题:为什么ICQ没有一个中文名?

在中国经济起飞的前30年,绝大多数的外国公司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时,都会——而且必须起一个中文名,原因是,70%以上的城镇或农村消费者不知道如何念英文字母,一个没有中文名的企业或商品,其实就意味着对70%的消费者市场的蔑视和放弃。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是:20世纪90年代,广东惠州出现了一家名叫TCL的电视机公司,当它的产品被摆放在乡镇商场的柜台上时,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何念它,由于它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电影演员刘晓庆出演广告片,所以常常被叫作“刘晓庆的电视机”。后来,公司不得不在“TCL”的前面加上了一个很中国式的名字,变成“王牌TCL”。

即便在信息行业,这个规律仍然有效。马云曾回忆,Internet被引入中国时,一开始被直译为英特耐特网,当他滔滔不绝地向别人推广的时候,那些从小唱着“英特耐雄纳尔(Internationale,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长大的中年人常常会小心翼翼地提问说:“您是在推销共产主义吗?”后来,Internet被改译为“信息高速公路”,再后来,又定名为“互联网”。与此类似,E-mail被翻译为“电子邮箱”,Portal Website被翻译为“门户网站”。而ICQ,一直到它消失的时候,仍然没有一个中文名。

很多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张志东的解释也许是真相之一:没有人把它看成是一个大行业,它太“小众”了,以至于懒得给它起一个中文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腾讯传》之QQ诞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v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