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究中庸之道,认为做人最佳的状态就是保持平衡。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做到不偏不倚,不快不慢,不多不少,恰到好处需要的不仅是能力更需要环境和机遇。
就拿社交来说吧,如果一个人总是形单影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他会感到特别孤独和寂寞。而一个人如果每天忙于各种应酬,又会觉得身心疲惫。
最佳的状态是有个三五好友,在自己需要倾诉和交流的时候能约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分享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抒发一下内心的感受。这样既不会太累,也可以让身心得到放松。
而现实中我们的生活却总是处于两极状态,要么高朋满座、宾客如云,要么形影相吊、门可罗雀。
有时候我们特别想找个人说话,却发现通讯录里的几百个人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有时候我们特别想要安静的独处,却总是被各种电话和信息打扰,一刻也不得安宁。
就像随波漂流的树叶,我们想要掌握主动却总是不由自主。
记得小时候,总是希望有一个自己独立的空间,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的事,无人打扰。
后来长大了,上大学了,住在八个人的宿舍,这样的想法就更加强烈。因为在集体宿舍,你不得不忍受室友的各种打扰,不得不去适应周围的环境。有人说,住集体宿舍是学习融入社会的一个开始。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想法,我们必须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与人相处,学习如何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我们总是羡慕那些能说会道,在社交场合如鱼得水的人。
然而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与自己独处,其实一个人之所以会社恐,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在人多的情况下保持自我。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从而扭曲自己的内心去适应外界的环境。
而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其实是保持人格的独立,保持自己最真实、最自然的样子。我们不需要去改变自己适应别人,因为那样子会觉得自己在伪装,伪装带来的后果就是行为扭曲、动作变形。
我们应该做最真实的自己,那个人可能有些害羞、内向,不善言辞、怯于表达,但只要我们敢于展示自己最本真的一面,别人一定会感受到我们的真诚,而真诚是人与人交往的硬通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