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被家庭贫困而耽误的大学生,
正在补习年轻时错过的美好时光。
昨天因为商务上的原因,
第一次面见了一位在商会里已经认识了一段时间的老乡。
在之前的微信聊天当中,
他给我的印象是老家人的那种憨厚朴实,
丝毫没有商人的攻击性。
昨天见面时是在他的公司,
北京东城的一个水站。
初见老乡时,
给我的感觉是不爱笑和略带疲惫的睡意。
公司房间并不太大,
几个地方分类摆放着今早四点钟刚刚从水厂送过来的新鲜的桶装水,
正静静地等待着发往周围三公里的各家各户。
屋内进进出出的送水工人和电话座机忙碌不停,
这就是一个生意正常运转最直接的表现。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的固执和不同流合污。
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水市场的乱象,
只顾选择几元一桶的大桶水。
假水、贴牌、水桶的不清洗不消毒、小作坊,
从水厂到水站层层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择手段。
而他却一直坚持着选用最好的品质的水,
每一个他代理的品牌水他都会亲自去水厂考察,
因此而得罪了不少的水厂老板。
在后来的交谈中我才得知,
他本是他的那一届奥林匹克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平泉一中,
我们县最好的高中。
但是,因为一直受困于家庭的贫寒,
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在学校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拼凑起来的。
高考前的一个月,
本来是应该撇开一切外扰全身心投入备考状态时,
父亲却意外重病。
那一年他没能走进大学校园,
而是只身走上了北京的街头,
用青春为北京的各种建设而努力奋斗。
再后来从水厂打工到成为送水工人,
再成为水站老板,
他成功地实现了逆袭。
不,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他利用空闲时间修完了专科,
此时正在攻读本科的商务英语专业,
说这些话时能在他的语气和眼神中看出他的期待。
40岁的年龄,
不是中年的标志,
而是不一样的年轻的开始。
故事2:
集老师宠爱于一身的学子,
正在恶补丢失的匪气。
X是我的好朋友,
当年中考时是以最优的成绩考入高中的。
在同学和老师们的一致评价中,
他内向、好学、成绩好,
各科老师都争选他为课代表。
毕业后进入社会的几年里,
工资已经连续翻了两次,
我总是会假装嘲笑他的狗屎运,
然而,他却从未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过真正的自我实现。
他说,
在他的三十年的成长历程里,
他最快乐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
因为在那里他只需要单纯地考出好成绩,
就能获得赞赏和鼓励,
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想。
而在职场中,
没有纸质答卷,
没有考试排名。
直到最近我们进行了好几次深入的谈话,
他被我骂到整晚心痛流泪。
而几天后,
他很兴奋地告诉我说,
他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是他丢失了男人的匪气,
在毫无觉知的假象中活了太久。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之前很多次的聊天中,
他都会说很想成为像他姐姐一样性格的人,
直率、勇敢和担当,
甚至打架。
现在的他,
每天都正以一种觉知的心态工作和生活着,
在甲方、管理者和家庭男人的角色中灵活切换着。
很多同学都还记得我一直从初中使用到高中的铅笔盒,
打开铅笔盒的内侧是一个快乐的小博士照片,
那时我想成为他,
强烈的驱动力让我在学业上不敢松懈。
此时,码着拙劣的文字,
我想成为咪蒙,
用最幽默最温暖的汉字向你们诉说关于我的故事。
可是,
最终我没能成为他,
我却慢慢地活出来了我自己本该可以成为的模样,
就像现在即使有蜕变的痛苦,
即使有亲朋的不理解。
所以,
老乡通过自己的双手夺回了年轻,
彻底改变了家族的经济状况;
X通过痛彻心扉的觉悟正带着一点再多一点的匪气,
每天在觉知中活出了真我。
我希望在我的笔记中,
能够展现一些你原先未曾想到,
也未曾看到却殊为重要的东西。
我想让这些东西一点点地撬动你头脑中某些坚固或者凝结已久的结构,
使它们开始松动,
并发生新的可能,
你会看到其实我们有着相似的故事,
不浮夸不修饰。
如果你也曾跟我一样想变成别人,
给我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