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领导力专家马歇尔•古德斯密斯在他的书中是这样说的:“积极问题揭示了我们正在尝试什么、放弃什么,它让我们认清了自己能够改变什么,让我们摆脱了牺牲品的感觉,带之以控制感和责任感。”
他每天都会问自己六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设定明确目标了?
这个问题,看上去跟“我是否设定了今天的目标”很相似。实际完全不一样。后一个问题只能用“是”或“否”来回答,而作者给出的问题,包含了努力程度。
没有目标,肯定就会缺乏效率,一个没目标的人,不知自己想往哪里发展,年复一年,只是过了一个稀里糊涂的一年。
你不见得每天都有目标,也不见得每天都能实现目标。但是,你的努力,却不会被抹杀。
如果仅仅是判断是否,那么会令人感觉更加沮丧。因为这种判断,变成要么是,要么不是,一旦不是,你会感觉自己的努力白费了。最后会导致你明确目标的热情大减。
比如你给自己制定减肥计划,问题如果是:今天是否减肥了?要么是,要么否。如果用“我尽最大努力了吗”这样的问题,就是加入了“尝试”的因素。这是一种积极问题,简单的对错判断则是消极问题。
使用上述积极问题问自己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自己对目标的不同程度的投入感。让你有积极的动力,在明天做得更好。
当给自己的问题,是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设定目标,就会让自己有了努力的方向,设定目标。通过每天的这样训练,慢慢就会改善自己的目标设定这个行为,逐步把设定目标变成一个习惯。
第二个问题: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我的目标了?
这个问题,跟第一个问题的形式一样。如果简单的提问是否实现目标,当没实现目标的时候,往往打击就比较大。而加上了努力程度,即使没完成目标,也会有不断进步的感觉。目标在不断的接近。你的一天的努力没有白费。如果发现自己一天根本没有朝着目标努力的时候,可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究竟干了什么呢?通过这个提问,可以找到自己的问题,重新回到目标上去。
第三个问题:我是否尽最大努力寻求人生的意义了?
这个问题,听上去有些大。但是,大多数迷茫,找不到目标的人,一定是没找到人生意义的人。这样的人,20岁有,30岁有,50岁有,甚至80岁也可能有。有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可能都可以过一生,但是想要过得更好,成为那个你想要成为的你,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想了。
第四个问题: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追求快乐了?
尽管工作生活不一定会事事顺心,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尽力积极地追求快乐。只有努力追求快乐,我们才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也才能更多地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表面上看,好像一个好的工作,更多的收入,更好的环境会让我们更快乐。但是,想想我们从小长大的过程中,物质条件其实是在不断被满足过程中。是不是因为满足了,就更快乐了呢?
在追求外在的物质过程中,如果能追到固然好,当追而不得的时候,快不快乐的问题,就变成了郁闷不郁闷,焦虑不焦虑的问题了。所以,向自己的内心寻找快乐,才是最根本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带给你更多的积极的情绪,去完成各种有难度的人生问题。
第五个问题: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了?
人际关系无法避开。如果你身处一个极不和谐的同事关系中,你还能有心情把工作做好么?当然,人际关系,并不是你想要处好,就都能处好。第五个问题,问的是你是否尽最大努力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付出努力来不断培养,而不是不断地批判现有的人际关系。
第六个问题: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了?
当我们每天审视自己对工作和生活的投入度,我们就会不断向着更好的自我而努力进步。
每天的工作结束了,不会想着自己究竟对这一天有怎样的投入。反省自己的投入问题,是对我们自己的一个提醒。提醒我们不断变好,不断努力。
也许变化的幅度不大,程度很小,但是,如果每天都在变化,一年,两年,就会惊人。重要的是要有这样的一个自我监控机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