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揩油课程结束的当天,群里发起了很多不同主题的群
我没有想过要自己发起一个群
我找到了树丰老师的“个人品牌”群,加入了进去
然后就被树丰老师不多的发言征服了,真是句句都说在要点上
我自己的人生规划发生了重大转变,方向还没有找到,品牌定位就还谈不上
于是看着大家发出来的内容,心里产生了焦虑
想发出来让树丰老师点评,但是自己都没有想清楚的东西随便发出去又是不负责任的
于是边看大家的内容,边在心里使劲想
甚至年目标的群和一刀训练营的群,我都没有点开看,却把品牌群从头刷到尾
今天看到树丰老师要推出个人品牌研习会,果断决定要拿到这个资源
因为方向、定位、品牌这些东西,我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就澄清
自己摸索效率太低,我需要导师
树丰老师正是我需要的那个导师
能在合适的时机碰到合适的导师,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今天看了小六推送的新文,很受启发
作为一个一直在素材层进行日更的写作小白,被一句话击中:
别再伤伤地坚持什么100天写作计划了,你需要的是刻意练习
我现在每天的日更写作算什么呢?
从日更来说,我确实每天都有在阅读新的东西
从写作来说,我只是在坚持一个习惯,而没有进行刻意练习,所以一直在素材层
写文章是一项技能,它不需要天赋,它是有流程,有步骤,有科学方法的
写作的正常步骤是:想法-大纲-补充素材-修饰
我呢,每天留给写作的时间不够多,所以基本是想到什么写什么
有时候想用一篇文章来写一个主题,但似乎几句话就说清楚了
通过上面的几个步骤,我知道我的问题主要在于思考不深入
先是知识积累不够,一句有道理的话只能想到这句话本身的意思,不能通过一个主题扩展出来一个大纲
然后就是素材不够,一个观点找不到可以佐证的事例、数据、故事
最后也不懂怎么修饰,也没有想过要花这个心思
只有一个想法就想写出好文章,我也是够了
小六这篇文章主要讲解了通过写文章的逆向思维去拆解别人的文章,抓到别人写作的思路
这个观点跟笑来老师在写作课上提到的非常像
笑来老师让我们把别人文章里的形容词、副词都删掉,只看动词名词,就能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我想这就是小六文章里形容的去掉皮、去掉肉,只看骨架
这才是把写文章作为一项技能来学习、来训练
从目前的时间来看,要进行写作的刻意训练有点难度
先把学到的东西记录下来
写作是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