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年间,山东曹州府有一户殷实人家,姓陈,世代耕读,也是个书香门第。家中兄弟四人,其中老二最是忠厚,也唯独老二没有功名。其余兄弟三人皆外出做官,独留老二在家看守家业,照顾高堂。陈家虽富,门风却正,从不做为富不仁的勾当,遇到谁家遭灾遇难,往往接济,挽救了不少卖妻卖女的惨剧。也因此得了个仁义陈家的名声。
老二单名一个元字,字仲泰,年已半百,功名利禄之心也早已淡薄。每日里无非读书饮酒,侍弄些花鸟鱼虫。是年,山东大旱,颗粒无收,满街的饥民饿殍,陈元仗着家中有些余财,循惯例在庄东大道边上搭了一粥棚,接济乡里。乡中百姓对陈家无不感恩戴德。一日,陈元自外面舍粥回来,刚坐下,门房便来通报,说有一道士求见。陈元向来三教九流来者不拒,便让门房将道士领了进来。那知这道士见到陈元,直呼快上酒菜,为师忒饿了也! 陈元看那道士,手持拂尘,一身素衣,虽面带风尘之色,却不怒自威。不像是个疯癫道士。便问,道长可有忌口。道士说,这大荒年景,还有甚忌口,有什么便摆上什么,酒也要得,肉也要得,唯独天上飞禽之肉不要! 陈元看这道士有趣,自己腹中也是饿了,便唤来管家安排一桌酒菜,要与道士同吃。
二人分宾主坐定,陈元便问那道士上下,道士大大咧咧的说,你不认得我,我倒认得你,灵净便是我号。陈元也是好奇,这道士自己从未谋面,也不似本地人,怎地还认识我了。正纳闷间,饭菜俱已妥当。却是两味时蔬,一盘蒸鸡,一条腌鱼,一壶老酒。那道士也不客气,把那鸡整只拿起来便啃,不多时啃了个精光,斯文扫地。陈元也只得由他去,抽空子敬这老道一杯,老道也不用杯,用那油手,拎过酒壶张口就干。陈元哈哈一笑道,道长怕是饿坏了。老道接过话茬便说,你这陈老二家里也算有几锭黄金,这饭菜也忒寒酸了些,这那是待客之道。没等陈元答话,旁边小厮看不惯便说,道长不知,平日里我家二爷只两味时蔬,今儿你来了才又添了这蒸鸡腌鱼,你倒还嫌弃。陈元也不生气,笑着让小厮退下,对老道说,灵净道长,如今四野荒芜,遍地灾民,我若大鱼大肉的吃着,却也忒不应景,不如省下些饭菜倒能多饱几个灾民的肚子。
灵净听完,会心一笑,当下站了起来,向着陈元打了个稽首。立时像换了个似的。说话语气也变得斯文起来,早闻陈仲泰仁义,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陈元赶紧让灵净坐下,说,道长过奖了,陈某不过乡野鄙人,见乡里人受苦,尽些绵薄之力,我又无甚功名,这一庄的家业都是父兄挣得,毁家纾难做不到,只不过是将我份上那些小钱拿来接济而已。还请道长不要笑话。灵净哈哈一笑,说,仲泰,我没看错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