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代生活中的我们,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把一本书读上几遍,每天能抽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去读上一本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过不容易归不容易,但书该读的还是要读。读书不是读给别人的,而是读给自己的。大家生活每天都这么辛苦,又何必每天抽出功夫去读书呢?生活的辛苦是身体上的劳累,时间久了,人就会麻木,读书就是在让我们的身体日渐麻木的时候,刺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日渐麻木的路上不再沉沦。不过在生活中挣扎求生的我们,毕竟时间有限,这就需要选择优质的书目选择性的阅读。
有些书只需大致翻一翻,略读即可;有的书读的时候需要记笔记,这是需要精读,一遍也就可以了;还有的书呢,二十岁的时候读是一种感觉,三十岁读的时候是另外一种感觉,四十岁再读的时候会有一番新的感悟,这样的书是值得用一生去珍藏,去品读的。
有这么两本书,绝对值得一生去读?:
1、司马迁《史记》

读史,必定绕不开《史记》。中国人读史,必读《史记》。
它是中国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是史书界的集大成者,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鲁迅给它最高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耗尽毕生精力前后历经14年创作而成。《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太史公秉承从商周开始史官“左手记言,右手记事”的传统,但他写的并不枯燥,相反文学价值很高,以人物传记的写法,小说的口吻讲述。他写活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诸子百家、游侠刺客……看一看,那纵横捭阖的大场面、审时度势的魄力、权谋计策的机智,便宛在眼前、了然于胸。
2、罗贯中《三国演义》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梦,而《三国演义》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尽了古代封建王朝兴衰更替的规律;明朝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一次看三国演义是上小学的时候,电视上正在播电视剧《三国演义》,喜欢看的是武将打斗的场面,尤其是三英战吕布、赵子龙血战长坂坡;初中的时候,借同学的盗版《三国演义》,翻得书皮都找不到了,想看的是武将们攻城略地、建立不世之功;现在看《三国演义》,看到曹操、刘备为什么会成功,以及人物背后之间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