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原来“痛苦”都是“想”出来的——读《当下的力量》

原来“痛苦”都是“想”出来的——读《当下的力量》

作者: 后知后觉的梦醒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06:02 被阅读14次
原来“痛苦”都是“想”出来的——读《当下的力量》

最近,关节的持续疼痛,又一次让我感到焦虑和害怕。焦虑着病情是不是开始朝着严重性发展了;害怕着这严重性会否带来令我难以接受的后果。

前天,接触了一本叫做《当下的力量》的书,很受启发。这是一本启迪心灵的书,作者是德国人埃克哈特·托利。他认为,人们通常被大脑或思维所控制,生活在对时间的焦虑中,从而阻碍了人类摆脱内心的痛苦。他主张,人应该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此书不易理解,如果对宗教、哲学、心理学这些知识一无所知,会看不懂,如果略知一二,有可能如我一样,一知半解。最好看一看本书的解读版,帮助理解之后,对人的心灵成长还是很有益处的。

下面分享得到的点滴启示:

1 人产生痛苦的原因是被思维所控制

人为什么会怨憎、仇恨、自卑、内疚、愤怒、焦虑、紧张、恐惧、抑郁、嫉妒、不快?这些不好的、让人痛苦的情绪,实际上都是一种幻觉,它们的根源是时间和思维。思维、喜好、判断以及分析,把你控制得太久,思维让你沉溺过去,或者幻想未来,却从来不关注当下。这,就是痛苦的根源。

也就是说,是我们的思维一直在帮我们做分析判断,它用它过去遭受过的痛苦,或者用一种理所当然的经验性预知,强行介入,让我们毫无防范地接受情绪的负荷。而我们,受思维的控制而不自知。以为思维就是自己真实的心理反应。

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未发生的事态,未产生的后果,根本就不存在。关节疼痛尚能忍受,目前需要做的仅仅是采取保护措施,减少关节磨损。焦虑和害怕,都是因为之前看病的时候,被一个医生举例说明过这个病况的后果,一直心存恐惧。所以,焦虑与害怕,都只是幻想。

幻想一个糟糕的未来,和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绝对都是痛苦的根源。糟糕的未来尚未到来,已经事先领略到负面情绪,痛苦已然产生。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失落带来的痛苦更甚。

就好比准备了一场旅行,如果你心有预期,势必会让你失望,因为,预期不高,你出门的时候情绪也高昂不起来,或许影响了一整个行程;预期过高,结果事事不顺,你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心灵打击,认为自己经历了一个糟糕的旅程。

相对于期待未来,沉溺过去更容易让人陷入痛苦。每一个人大脑里面都有过去遭遇的痛苦的余痛,都储存着一个“痛苦之身”。一旦这个“痛苦之身”被惯性思维所喂养,被负面情绪所激活,这种思维与体内的“痛苦之身”相连接,很容易控制你,让你的行为和思想不断地制造痛苦,根本停不下来。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那些遇到一点事情就容易抱怨、发火、或痛哭的人,都是受旧有的痛苦所影响。有时别人无心的一句话,或者一件小的冲突,就激发了内心的“痛苦之身”,把内心不满一次次放大,不断地想着这个人、这件事情对自己的伤害,把自己活成一个受害者。

《当下的力量》告诉我们,要想摆脱痛苦,既不要活在过去,也不要活在未来,而是要活在当下。这其实与我早已认同的一句话异曲同工: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

2  向当下臣服,才能获得平和与宁静

思维让我们抗拒现状,因为思维只存在于时间(过去和未来)之中。这个能理解吗?举一个反向的例子,你的孩子在玩最喜欢的玩具时,或者看最喜欢的卡通片时,你大声喊ta,ta会听不见。这就是专注于当下。

反过来,当思维存在于你的头脑中,你无法关注当下的自己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就好像看见一朵美丽的花,思维用得太深的人,自然界的美丽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可能会说:“多美丽的花呀”,但是,这仅仅是机械式的心理标记,因为他们没有处于当下,所以没有真正地看到、感受花的本质和神圣之处,就像他们不了解自己一样。

只有当你停下思维,做一个专注的观察者,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活在当下的人。

出门在外,看见漫天大雪纷飞,你可能想到的是大雪曾经造成的灾害,大雪会冻坏我的耳朵,我的孩子今天穿的暖和吗……;其实,你可以伸出双手抓一把雪在手里,站到大雪中去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享受大自然的美丽。这是在享受当下。

遇见路上堵车,你心急如焚,觉得这么等下去不是个事;其实,你可以朝自己的内心看一眼,问一问“你还好吗”,并且感知一下:你是不是很着急?这是在关注当下的自己。

过去犯了错误,在心理上不断回忆错误,并感觉悔恨和自我批评,这是沉溺过去,是旧有思维在作怪;过去犯了错误,现在改正并汲取教训,就是活在当下。

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利,不公平,不如意,你可能急于抱怨、急于发脾气、急于攻击别人;其实,可以在抱怨之前,在发火之前,在恶语相向之前,关照一下真实的内心:你有情绪了。

感受情绪的存在,接受并接纳它们,这是获得轻松自在的良方。有情绪是正常的,不能接受自己有情绪,或者在发泄情绪之后,懊悔自己的表现,会产生新的负能量。

当你大声说出自己当下的感受,就是你在行使“当下的力量”。发现自己遇到不满,要么离开这个情境,要么接纳它,其它一切行为都是疯狂的。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把“当下”比作“此时此地”,把感受并接纳自己的“此时此地”,称为向当下“臣服”。

“臣服”不是妥协,而是一种心甘情愿地接纳。当你的注意力在当下时刻,没有冲突,没有抗拒,没有消极负面的心态,接受当下的现实,然后采取行动,这时的行动,是积极的行动。

就好比,对于一场旅行,放下期许,享受过程即可。哪怕过程中遇到飞机延误、财物丢失等种种不顺,用接纳的心态去面对,采取积极的办法去解决,其实也不失为一次成功的旅行。

就好比,对于关节的病痛,放下焦虑,用接纳的心态去面对,采取积极的办法去保养和治疗,其实恐惧是可以被克服的。

这大概就是“当下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娟娟新月:👍👍👍
    后知后觉的梦醒:@娟娟新月 谢谢你的鼓励!你是我在写作训练营里的小伙伴吗?哈哈,原谅我的冒昧,因为我们训练营里也有一个娟娟:smile:

本文标题:原来“痛苦”都是“想”出来的——读《当下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bv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