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终于公布,分别是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这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领域的贡献,研究的方向的确出乎意料,不是我以为的数学化学领域而是分子大小的机器设计,至此这次的诺贝尔三大奖——生理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都透露出来浓烈的对微观事物的兴趣的味道。
请允许我解释一下我刚刚的话,此次的生物医学奖授予的领域是自噬现象,着眼于细胞层面,物理学奖是拓扑相变和物质的拓扑相,着重在分子相变过程中的物理性质的不连续的变化,而化学奖是分子机器,显然这也是分子层面,上面的话可能不太严谨,但诺贝尔奖的确偏爱微观方向的研究这一点却毋庸置疑。
学习工程知识我们总是会接触到很多的近似等式,不是我们不知道这对结果会产生偏差,而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而做出的微小牺牲,这种化繁为简的思想我当然是赞同的,毕竟早在14世纪的欧洲就出现了奥卡姆剃刀定律,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简单来说,就是既然是简单的近似就能解决的问题那就完全没必要添加那些无关紧要的因素烦恼自己了,这句话总是对的,除非出现了例外。
细胞自噬就属于例外,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开创性的研究使得这个现象广为人知;拓扑相变同样属于例外,由水变成冰看起来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实际上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相变是量子化的,绝非连续,而且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并应用指导于超导体、超流体和薄磁膜等事物;分子机器依然属于例外,制造一个蛋白质分子显然与普通机器大大不同,那么这样的不能直接指导工业生产的基础研究意义何在,意义在于微观决定了世界,换言之对事物更为微观透彻的研究可以为外部科技的发展提供动力,只有由表及里充分了解了一种物质,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这时候奥卡姆剃刀定律便可以再次发挥它的作用,将我们已知的不重要的因素剔除,留下一个简洁的等式,这便是由内而外的更新。
以上对获奖人员的研究方向可能存在技术上的偏差,但可能性不大,不必全盘接受我的观点,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百家争鸣才能热闹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