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复习:IP地址及子网掩码及CIDR掩码
IP地址:因为早期设置问题ipv4占32位,ip地址由网络号+主机号组成【网络号,主机号】
因为网络号+主机号一共为32位,如果想要在一个网络中拥有更多的主机号,所对应的网络编号就比较小
A类地址:IP地址首位为0,网络号占据1-7位(1~126),主机号对应从第8位-第32位(2的24次方-2个主机【网络本身(全0)+网络广播(圈全1)】)
B类地址:IP地址前两位为10,网络号占据2-16位(128~191),主机号对应从第17位到第32位(2的16次方-2)
C类地址:IP地址前两位为110,网络号占据3-24位(192~223),主机号对应从第25位到第32位(2的8次方-2)
D类:多播地址,前四位为1110,网络号(221~239)
E类:保留为今后使用,前四位1111,,(240~255)
例如:202.98.174.23 ——【C类地址】
划分子网:因为如果按照早期设定的ABC类,最小的C类都含有2的8次方-2个地址,对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太多了,1985年起增加了一个字段“子网号字段”,使两级IP变成三级IP(【网络号,主机号】——【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例如:假设一个C类地址的网络号为202.98.174,该网络段内可以有255-2个ip地址,假如分给了了一个公司,而公司内部很多部门。
如果想把这253个ip分给两个部门,每个部门各占一半。于是增加一个子网号,因为分成两份,1bit即可。于是两部分分别为202.98.174.0xxxxxxx
和202.98.174.1xxxxxxx。该bit即为子网号,xxxxxxx为该子网下可用的ip地址。
因为有了划分子网的方式,为了告诉主机或路由器对一个A类,B类,C类网络进行子网划分,使用子网掩码来表达对原网络中主机号的借位。子网掩码长32bit,将子网掩码和ip地址按位“与”可以得到网络号。A类默认255.0.0.0
B类默认255.255.0.0,C类默认255.255.255.0。(后来规定必须有掩码,才能区分ip地址到底也属于哪个网络)
例如:某IP地址:202.98.174.23,对应的掩码为255.255.255.0,相与,结果为202.98.174.23
CIDR无分类编址:由于划分子网的出现,使得网络中浪费的IP资源得到有效的减少,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个单位需要2000个地址,那么需要给他分配一个B类网络,但是太浪费了,倒不如给他划分8个C类地址(2的8次方*8)——于是产生了CIDR。CIDR是在变长子网掩码的基础上提出的消除传统ABC类子网划分的一种地址划分方法。采用【网络前缀,主机号】来代替子网络的概念。其中网络前缀==IP与掩码相与。
I P :10000000.00001110.00100000.00000101
掩码 :11111111 .11111111 . 11110000 .00000000
网络前缀:10000000.00001110.0010~
网络前缀其实也就是该网络的编号,等同于前面的子网络。
例如:单位划分一个需要2000个地址的网络
分析:需要8个C类地址,这8个可以构成一个地址块,分配这个地址块给单位
比如还是分配一个202.98开头的,需要含有8个C类的地址块,于是11001010.01100010.11111xxx.xxxxxxxx
C类网络号中的后三位变成了xxx,于是剩下的部分变成了(2的3次方)*2的8次方=2048个主机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