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在路上》。顺便提及垮掉派的另外几个代表人物。
如果你听过痛仰乐队的《再见杰克》,或者听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句话,那么你其实已经接触过杰克·凯鲁亚克了。
也许我该在这里放上痛仰乐队的歌,但是考虑到太躁不适合作为背景音乐,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来听。放上鲍勃·迪伦的音乐吧,他跟垮掉派的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过从甚密。

鲍勃·迪伦与艾伦·金斯伯格
关于艾伦·金斯伯格,先说在前面。
艾伦·金斯伯格是个诗人,垮掉派的发起者,后来参与了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是个极具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精神领袖式的人物。他主张一切皆可入诗,代表作为长诗《嚎叫》。这里其实很想引用他的诗,但由于太长,只引用它的开头。这个开头相当有名: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1943年圣诞假期期间,十七岁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学生艾伦·金斯伯格,独自留在宿舍度过他的圣诞假期。受到隔壁房间电唱机音乐声的吸引,他推门进去,结识了一个叫卢申·卡尔的十八岁年轻人。
卢申·卡尔向金斯伯格引荐了自己的朋友、他的的大学导师威廉·博罗斯。
威廉·博罗斯是垮掉派中最年长也最长寿的一位,后来写了一时洛阳纸贵的《裸体午餐》。这本书有点黄,不过在国内有出版,可以找来看看。

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伯格与威廉·博罗斯
比金斯伯格大十二岁的博罗斯,并不掩饰自己的同恋性倾向,这让实际上也是一个隐藏的同性恋者的金斯伯格,不再为自己的性倾向感到压抑和苦闷。在那个年代的美国,同性恋仍然被认为是一种病。
金斯伯格和卢申·卡尔的这些朋友们,经常一起聚会,渐渐形成了一个臭味相投的朋友圈子,并且不断有新人加入进来。
卢申·卡尔有一位女性朋友名叫伊迪·帕克。伊迪·帕克的男友,决定独自去环球旅行时,将伊迪委托给自己的大学同班同学杰克·凯鲁亚克照看。结果很快,伊迪·帕克和杰克·凯鲁亚滚了床单。
然后伊迪·帕克又将凯鲁亚克带进了这个朋友圈。
此时凯鲁亚克已经从大学辍学,并四处游荡。他的理想是要成为杰克·伦敦和托马斯·沃尔夫那样的作家。
后来,一位来自丹佛的老骗子的加入,让这拨人日后成为了传奇。他的名字叫尼尔·卡萨蒂,自称十六岁就偷过五百辆汽车,并多次蹲过班房。
尼尔·卡萨蒂外表英俊,具有难以抗拒的男性魅力,是一个情场老手。

尼尔·卡萨蒂
尼尔·卡萨蒂一进入这个朋友圈子,就迅速赢得了金斯伯格和凯鲁亚克的深深喜爱。
接着,在卡萨蒂的主导下,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等人一起,进行了一次横穿整个美国的旅行。这场旅行结束后,凯鲁亚克回到自己的公寓,完成了他的自传性代表作《在路上》。
原书是他1951年4月用三个星期在一卷三十米长的打字纸上一气呵成写成的。
凯鲁亚克称他自己的这种创作方式为自发式写作,就是依据脑中意象手不停书直到写完。为了不影响灵感的中断,他将打印纸首尾相连,完成的书稿成为一个长卷。
小说以青年作家萨尔的视角讲述了他和迪安等人横跨美国大陆的公路旅行。在混乱而亢奋、真挚而疯狂的旅程中,他们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流浪汉、农民、工人、少数族裔。这些人同样身处“黄金时代”,应许的“美国梦”却被淹没在幻想与泡沫中。萨尔与迪安纵情于爵士乐和性爱,开启了通往体验生命以及无限可能的那扇大门。他们尽情地燃烧自我与探索世界,追寻生命的真义和灵魂的自由。
小说中迪安·莫里亚蒂的原型,就是尼尔·卡萨蒂。
小说开头部分:
我第一次遇见迪安是在我同妻子分手不久之后。我害了一场大病刚刚恢复,关于那场病我懒得多谈,无非是同那烦得要死的离婚和我万念俱灰的心情多少有点关系。随着迪安·莫里亚蒂的到来,开始了可以称之为我的在路上的生活阶段。
《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的信仰声明,它影响了那个时代,并将继续影响渴望上路的更年轻的一代。
星光下,从美国中部滚滚而来的大河,令我恍然大悟:一切的已知和未知,本为一体。(引自《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