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2课程的顶层设计包括:建设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组织与管理保障十个部分。顶层设计旨在学校层面建立课程基本制度与价值规范。
P84如图
一、进行背景分析时,有四点需要注意:
1.需要有实证思维。有效的背景分析需要针对不同对象,综合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质性与量化工具相结合,实现从经验到实证的过渡。
2.要关注和了解本校课程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
3.学校文化作为学校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规范,是校内课程设计研究的上位因素。学校文化中影响最大的是精神文化,尤其是作为精神文化内核的基础四问,即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方略。
4.背景分析结果是综合性的、多层次的,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选用。
二、指导思想:
从外到内可以分为:
1.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和方针政策。
2.区域课程发展规划及重要课程改革政策。
3.学校的课程哲学。
4.教育发展与学生成长规律。
5.本次课程设计行动的重要改革点和思路。
6.课程设计要达成的终极目的。
三、基本原则:
1.一致性原则:三级课程的内在一致。
2.统筹性原则:
(1)注重三级课程的互补与融通。
(2)理顺各学段、年级的课程分目标,避免脱节、交叉、错位的现象。
(3)统筹各学科,发挥综合育人优势。
(4)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5)统筹多元主体,整合力量。
(6)统筹课堂、校园、社团 、家庭、社区等场所,体现课程扎根性和长脚性。
3.聚焦性原则:有效利用SWOT分析及KISS分析的结果,聚焦所遇到 的关键领域、主要环节与根本问题,集中攻关,重点推进。
4.全面性原则:
(1)坚持课程的全面性和均衡性。
(2)教师的全面参与性。
(3)学生的全面发展性。
(4)设计主体的全面性。
(5)方案研制应获得相关利益方的认同。
5.适切性原则
6.选择性原则
7.前瞻性原则
【思】对标我校课程方案,要素基本上是全的,但在表述上有的并没有明确的进行区分。还可以进一步的梳理与提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