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纳德.斯伯特
在曾经受过战火洗礼的,著名作家海明威眼中,战争中人的价值和屠宰场的猪价值相差无几,甚至可能更低。同样地在那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年幼的赫本也亲眼目睹了战争里的残酷,在那天真的目光中,看尽了尘世间的普通人在战火中努力挣扎求存的惨状。
各位有书的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共读《奥黛丽·赫本传》的第一部分:人的伟大在于拥有信念。(建议共读1~33页)
1
1940年,赫本刚过完了她11岁的生日。二战的战火便蔓延到了中立国荷兰。赫本看着德国军人的卡车开进了她居住的城市,看着他们洗劫掳掠着普通人的财产,看着他们任意的奴役着荷兰的人民,心中充满着恐惧。
而更让她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是英国公民这个身份。如果让德军发现了,她可能会遭到逮捕,甚至驱逐出境,送往集中营。她的人生会遭到灭顶之灾。
她才十多岁,人生才刚刚开始,这样突如其来的灾祸,谁又能接受呢?母亲为了保护赫本,制造了一个荷兰人的假身份,更嘱咐她,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不能说英语。
母亲的苦心,暂时保证了赫本的安全,但死亡的阴影依然如影随行。德国纳粹占领了荷兰,平民的日常生活变成了活生生的梦魇。天空中几乎每天都有飞机低空掠过,人们躲在地下室里瑟瑟发抖,就算他们安然无恙的走出那里,每天也都得听到纳粹广播里的威胁。
人们所有有价值的物资都被德军纳粹强行征收。本来富裕的国家,很快陷入了贫穷和疾病 ,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2
为了活下去,偷盗抢劫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虽然在战争发生之前,他们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这样做。但在战争发生之后,他们所信奉的,所拥有的,通通都被战争所摧毁了 。活下去成了他们唯一的信念,也是他们唯一可以坚守的信念。
荷兰平民还能拥有可以坚守的信念,但生活在荷兰的犹太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只能拥有他们的墓碑,甚至可能连墓碑都没有。
众所周知德国纳粹的领袖,希特勒是一位极端民族主义者,他讨厌犹太人。德军占领荷兰后,犹太人受到了限制,无论男女老少,甚至连刚出生的小孩都被一起被送往集中营,他们每个人都眼神空洞,面无表情的凝视着前方,他们清楚的知道,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赫本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人性的黑暗是如此的赤裸裸地呈现在她面前,她亲眼的看到了它,感受了它。此后她的一生都无法对这噩梦般的情景释怀。甚至到后来,当她读《安妮日记》时,她觉得安妮与她就像是孪生姐妹一样,她们共同的经历了这场战争,她无法接受自己比安妮幸运的事实,她恨命运不公,甚至为自己在战争中幸存而感到内疚。
3
战争中,有的人为了活命而伤害别人,也有的人为了拥有尊严而战斗。赫本的家人都投入了这场战斗之中,她的两个哥哥和舅舅都参加了荷兰的反抗军,他们相信战争总会结束,和平始终会降临,这是他们所坚守的信念。
为了这个信念,赫本的大哥参加了荷兰陆军,荷兰投降时被俘,生死不明。二哥协助犹太人逃脱纳粹的追捕,阻挠德军运送物资,藏匿盟军伤兵,被德军发现逮捕后,送往德国不知所踪。而舅舅因为企图破坏德军运送军需品进入荷兰,而被当场射死在赫本他们的面前。
这种种的经历,让赫本的目光不再天真,她看到了世途的艰辛,人心的险恶。她也看到了人们坚守信念的勇气,让她懂得了人不能只是为自己而活着,她迅速得到成长。虽然这成长中伴随着疼痛,可这让她拥有了对抗残酷现实的勇气。她不顾自己的安危,私下和朋友做舞蹈表演,为反抗军筹款,甚至为他们传递消息,拯救他们的性命。
我不知道在和平年代,你是如何看待战争的,又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但赫本他们都是一群热爱和平的人,可此刻,为了他们的国家,为了他们的家人。他们只能拿起武器捍卫保护着自己所珍视的一切。甚至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也都在所不惜。
他们难道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不,没有人会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可是,与眼前这一切相比,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呢?“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如果失去自己的国家,失去了自己所爱的人,失去了尊严,就算自己安然无恙,人生也是一座孤岛,在茫茫的大海漂浮着,再无其它意义。
1944年的秋天,德军战败撤出了荷兰。荷兰人民终于得到他们想要的自由与和平。而赫本也终于可以向她的梦想起航了。那么她的梦想会成真吗?下一节,让我们一起共读《奥黛丽·赫本传》的第二部分:你所做的努力,都将不会辜负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