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溶溶夜读-设计师书单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溶溶夜读26/100:奥黛丽•赫本—落入凡间的精灵

溶溶夜读26/100:奥黛丽•赫本—落入凡间的精灵

作者: fe3cbdf9cb39 | 来源:发表于2017-11-01 18:37 被阅读47次

    赫本,一位不以自身的外貌与智慧为傲,却集优雅、美丽与魅力于一身的女性。

    《奥黛丽•赫本传》向我们讲述了奥黛丽•赫本的传奇一生:年幼时饱受战火生活的她,事业处于巅峰时期的她,再到晚年远离银幕、专注于慈善事业的她。有人说她是误落凡间的天使,善良、高贵、典雅而不染纤尘。

    作者简介:

    马丁•吉特林(Martin Gitlin),是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一名自由作家和记者。除《英格兰玫瑰:戴安娜王妃传》(Diana,Pnhcess of Wales)之外,他还撰写了《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小大角河战役》和《1929年的股市崩盘》等历史书籍。同时,他还编写了美国全国汽车比赛协会(NASCAR)的选手吉米•约翰逊(Jimmie Johnson)以及杰夫•戈登(Jeff Gordon)的传记。吉特林曾作过20年的体育新闻撰稿人,期间获奖超过45次。他曾荣获包括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的综合优秀奖第一名,并被列为俄亥俄州的四大顶级专题撰稿人之一。


    01 天使来到人间

    1929年5月4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一名婴儿降生,她就是后来的奥黛丽•赫本。

    父亲约瑟夫是英国人,时任英格兰银行布鲁塞尔分行的总经理。母亲艾拉是荷兰王室直系贵族的后裔,她的贵族血统和典雅气质,以及成为一名演员的梦想,在女儿身上得以传承和实现。

    布鲁塞尔独特的艺术氛围,使小小的赫本对音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一次,她问母亲:“音乐有什么用?”“为了跳舞!”母亲回答。这句话在她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开始迷恋上了舞蹈。有一天,母亲带她去公园玩,刚好遇见一朋友。闲聊中惊觉不见了小赫本的身影,不远处传来了音乐声,母亲循声找去,只见一群人中间,小赫本扭着身子,手舞足蹈,她在跳自编的舞蹈。

    父亲约瑟夫是一个法西斯主义的崇拜者。为了所谓的政治,1935年,约瑟夫离开了这个家庭,离开了年轻美丽的妻子和年仅6岁的女儿。这成了小赫本一生无法释怀的伤痛。

    母亲为了让赫本受到良好的教育,把她送到英国伦敦贵族学校寄宿。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一口浓重的荷兰口音,身材又矮又胖,长着棕色头发的小赫本成为了那些金发碧眼同学们捉弄的对象。原本内向的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所幸,在学校里,英语的学习,为她以后的演艺生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02 战争的残酷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遍布每一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道。为了安全,母亲带着赫本从伦敦来到荷兰的一个小城——昂赫姆。很快昂赫姆沦陷,赫本两个舅舅相继遇害。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房子被征用,财产被没收,食物短缺,人们食不果腹。赫本严重营养不良,只能靠野莴苣和郁金香茎充饥,人瘦成皮包骨。

    仿佛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母亲拼命带她躲避战争,没想到荷兰是最早被德国侵占,最晚被盟军解放的国家,而昂赫姆是荷兰最后解放的城市。

    03 踏上银幕之路

    有部40分钟介绍旅游风光的电影短片要拍摄,要求一个会英、德两种语言的少女。赫本经朋友介绍,前去面试。有着芭蕾舞基础的赫本一直以为要招一个会跳舞的女演员。

    当修长身材,甜美笑容,高贵美丽的赫本出现在林登导演和马丁导演面前时,他们被眼前的少女震撼了,对她的评价是“一个会走路的梦”。在浩瀚的电影长河里,这部短片名不见经传,却开启了赫本的银幕生涯。

    那些为芭蕾付出的汗水让赫本受益终身。她的言谈举止,由内向外散发出一种芭蕾舞者独有的高贵气质。赫本开始向演员方向发展。她为了学习演戏,还专程拜费里克斯•艾默为师。

    当时英联电影公司非常有名,打算拍《秘密的人》,导演索罗德•迪肯逊看过赫本的戏,十分认可她。这次机会,赫本的演技得到了新的突破。初出茅庐的赫本得到人们的好评,名气在悄悄增加。

    有一天,赫本在剧组全神贯注地拍戏,旁边一位坐在轮椅上,年龄很大的妇女满脸惊喜地看着她,兴奋地说:“对!这就是吉吉!她就是我的吉吉!”

    这位不速之客就是法国著名记者兼作家科莱特,她是来为自己小说改编的剧本《吉吉》物色主演,当她看到赫本仿佛就像是从书本中走出来的吉吉。《吉吉》演出非常成功,每个动作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费城最挑剔的观众也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

    04 《罗马假日》一举成名

    《吉吉》大获成功,让赫本的知名度空前提高。当时美国派拉蒙公司正在为《罗马假日》挑选安妮公主的饰演者。好莱坞星探将赫本的情况告诉了大导演惠勒,惠勒跑到剧院看到赫本那美丽的面庞和投入的表情,忍不住惊呼:“我终于找到我的公主了!”

    面试中,多年的芭蕾舞学习让赫本柔软得像只猫,有一股孩子气,更有一股贵族气息。派拉蒙公司对赫本非常满意。《罗马假日》的另外一位主角是当时好莱坞著名影星派克。也是这部电影,赫本与派克开始了持续一生的深厚友谊。

    彼时派克刚过完36岁生日,高高的身材,英俊潇洒,没有一点明星的架子。赫本和他握手的时候,被他的魅力所慑,说不出话来。从见到赫本的那一刻去,派克意识到《罗马假日》将属于眼前美丽的公主。

    《罗马假日》大获成功,在伦敦举行了首映式,赞美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赫本一举成名。1954年,赫本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作为一个新人,这让她感到惶恐不安。当主持人在台上宣读最佳候选人赫本的名单时,她惊魂未定的脸庞被摄像机收入镜头。本该从演讲台左侧登台的她,跑到了舞台的右侧。象征着荣誉的小金人递到她手中,她一转身差点和司仪小姐撞个满怀。主持人请赫本发表获奖感言,她眨了眨美丽的大眼睛,开口说道:“这真让人有点受不了。”人们被这个紧张的女孩逗乐了。典礼结束,记者提醒赫本:“赫本小姐,您和小金人合个影好么?我们明天用在报纸上。”赫本转身却发现小金人丢了,工作人员全部帮她寻找,最后拿了另一个小金人给她拍照使用。一周后,人们在女士专用休息室,看到了那个小金人。

    05 失败的婚姻

    在《罗马假日》首映时,派克将自己的好友梅尔介绍给了赫本。

    梅尔当时35岁,结过两次婚,有4个孩子,比赫本大12岁。长得英俊潇洒,为人诚恳,体贴别人,是个工作狂,丰富的社会阅历让他成熟而有魅力。集制片人、导演、演员于一身,在演艺界颇有声望。

    从小父爱的缺失,让赫本非常渴望家庭的温暖。1954年9月25日,公主穿上嫁衣成为了世上最美丽的新娘。婚姻的初期,他们非常恩爱。赫本曾经发誓,要做影视界白头偕老的典范。

    只是社会上对于他们的婚姻不是祝福,而是流言蜚语。他们希望自己心中完美的公主嫁给王子,现实中却嫁给了一个结过两次婚的中年男人。

    那时的赫本,事业蒸蒸日上,是最早拿到百万片酬的女演员之一,每部影片都非常成功。而梅尔事业平平,只在二流作品中挣扎,人们还把他称作赫本的先生。巨大的落差让他非常苦闷,他不愿意接近赫本。为了寻找平衡,他把视线放在了外面女人身上,桃色新闻不断。赫本终于再也无法承受选择了放手,1968年,她和梅尔14年的婚姻永远画上了休止符。

    朋友为了让赫本从痛苦中解脱,邀请她去希腊旅游。在船上,赫本认识了罗马法学院教书的著名心理学家安德烈•多蒂医生。安德烈风趣,幽默,健谈,经常逗得赫本开怀大笑。安德烈告诉她,14岁第一次看《罗马假日》时,就深深地爱上了她,并回家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要娶那个漂亮的女演员。

    当圣诞节来临,安德烈拿着红宝石钻戒出现在赫本面前,他们的关系很快确定下来。1969年1月8日,赫本和安德烈在摩吉斯举办了婚礼。这时距她和梅尔离婚仅6个星期。

    为了经营好婚姻,不再重蹈覆辙,她宣布退出影坛。片约如雪般纷至沓来,她视而不见。每天很早起床做早餐,陪丈夫上班。不久后孩子出生,取名卢卡•多蒂。孩子出生后,无论到哪里,都会引来狗仔队的蜂拥而上,对着孩子乱拍照,把孩子吓得大哭。更让她苦恼的是,安德烈风流的本性一天天暴露出来。赫本意识到,就算是放弃事业,依然无法挽回婚姻。既然得不到婚姻的幸福,那又何必放弃事业。息影9年后的赫本,再次重回影坛。1981年,赫本和安德烈从容离婚。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赫本很坚强。离婚后还和安德烈保持好朋友的关系,而她和梅尔离婚后,仅有几次联系。

    06 结缘纪梵希

    1953年夏天,赫本第一次见纪梵希。这次见面,是他们一生珍贵友谊的开始。

    彼时的纪梵希26岁,是巴黎著名服装设计师,高大英俊,深色的头发和眼睛。而赫本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瘦得像某种弱小的动物,一捏就碎,双眸明亮有魅力”这是纪梵希对赫本的评价。

    赫本的出现,让他设计的衣服有了鲜活的生命。可以说纪梵希创造了赫本的形象,赫本赋予了纪梵希服装以生命。赫本在银幕上的经典形象,一半归功于她天生丽质的形象和优雅的气质,一半归功于纪梵希精湛的设计技巧。

    他们谦逊着,互相赞美着,源自于内心高贵的品德。赫本晚年生病,纪梵希经常去看望她。从洋溢的青春到青丝成白发,他们的友谊始终真诚醇厚。

    07 生命的尽头

    赫本和安德烈生活的后期,一直处于分居状态,因为害怕拿不到孩子的扶养权。朋友很关心赫本,觉得她应该再婚。1980年,有个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个男朋友,英俊潇洒的演员罗伯特•沃特斯。他们有很多共同点:都是好莱坞影星,有修养而博学多才,长相相似,都是荷兰人,都重感情,经历过战争。

    经过了解,渐渐互生好感。一段温暖的感情让两颗历经世事沧桑的心渐渐靠拢。在罗伯特身上,赫本体会到作为妻子的温暖,一种被尊重理解的感觉。

    只是因为之前婚姻留下的阴影,这次没有再用婚姻来约束这段感情,始终没有结婚。赫本的母亲,一手把赫本培养成好莱坞巨星的女人,对赫本的前两次婚姻都不满意,只有罗伯特是她认同的。罗伯特陪着赫本走完以后的岁月,真正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晚年的赫本,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业,担任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1992年,获得了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奖。

    1987年10月,赫本在澳门参加了一个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募捐的音乐会。赫本的演讲感动了观众。其中,观众席上有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总裁詹姆斯•格兰特。他听完演讲,立即向赫本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够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1988年4月开始,她的晚年都在为慈善做事。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

    她把慈善撒向世界,但是,仍没有改变病魔对自己的伤害。1992年11月1日,赫本的腹腔里癌细胞已扩散。1993年1月20日,她去世。享年64岁。

    在奥黛丽.赫本的葬礼上,为她抬灵柩的,是四个人。两个前夫,一个晚年同居男友,一个她一生的好朋友,纪梵希。1200人的小村街道,25000人来为她送行。包括纪梵希,前夫梅尔,希得烈,灵魂伴侣罗伯特。

    值得一提的是,派克也来了。他的到来,每个人都很惊讶,晚年的他几乎不出门,却不远万里来参加了赫本的葬礼。派克是赫本一生的知己。赫本的第一任丈夫是派克介绍的,在他们的婚礼上,派克送了赫本一枚蝴蝶胸针作为结婚礼物。赫本非常喜欢,终其一生都珍藏在身边。赫本与第一任丈夫离婚后,从不愿意对别人提起,但是对派克,她却能敞开心扉。1974年,派克30岁的大儿子自杀身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痛不欲生,躲在屋里不愿见任何人。赫本从瑞士匆匆赶来时,派克终于打开了大门。

    白发苍苍的派克哽咽着说:“能在那个美丽的罗马之夏,作为赫本第一个银幕情侣握住她的手翩翩起舞,我十分荣幸。”并低下头在赫本的棺材上轻轻一吻,深情地说:“你是我一生中最爱的女人。”

    她年轻时的清纯、中年的优雅、晚年的慈祥。

    每一个她都是真实的。

    即便她享有盛名。她仍坚持追爱,一份让自己内心平静的爱。

    这就是赫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马范桥人:都是喜欢赫本的人,电影《罗马假日》和赫本就是我心中的永恒。奥黛丽.赫本犹如天使般美丽,她那清澈、空灵、透着青春纯洁的脸庞,她那丝许笑意和友善的眼眸,犹如一泓深潭碧水,清澈静谧,真诚纯真,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来的优雅和谐之美,她那高贵的气质和美丽无人可及。

      本文标题:溶溶夜读26/100:奥黛丽•赫本—落入凡间的精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wg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