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地•天•我

地•天•我

作者: 墨池莲鱼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00:41 被阅读0次
人生三本书,到老没读完

       有位哲人说,人生要读三本书,一是有字之书,二是无字之书,三是心灵之书。可是,人们都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下之书何其多,怎读三本了得?

       不错,天下之书无穷尽,有生之年读不完,没有一个傻子想读尽天下书。即便有这个二愣子,一根筋想读遍天下书,那也是读的“有字之书”,那“无字之书”呢?“心灵之书”呢?在我看来,“有字之书”就是“地书”;“无字之书”就是“天书”;“心灵之书”就是“我书”。

       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其实古人早就洞察了“读书”的真谛。其“知”当理解为人生的三本书:地书,天书,我书。

       “地”者,土也,承载万物,是人类最直接的生存之本。古人认知自然,利用自然,经年累月留存下来的经验,以书的形式传承,最接地气,当之为“地书”。因为传承,必有媒介,“文字”应运而生。因此,凡“有字之书”必是前人经验之累积,后生学之,必能在最短时间内集前人之所长,以为己用。然前人何其多,仅现存“地书”,不是一人一生可读完的。

       “天”者,一大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法则,不可名状,此宇宙变化之规律也。所以知“道”者,唯有圣人。试问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几人得道?其“道”不可言,遂无文字记载,成为“无字”之“天书”。“天书”是悟出,而非读出。凡人读书有悟则通“天书”,无悟只能一辈子读“地书”。读成者,积土成坚石,根基稳固,能立于世。读不成者,化土为尘埃,游离于世,有影无形。

       “心”者,非天非地,亦天亦地。天地存我,我存天地,此谓“心”。看地知天,看天通地,天地感应,此心功也。故有“心”有“我”,有“我”有“心”。心灵之书乃我之书。《心经》有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故心灵能洞察万物,承天载地,精通“心灵”之书者,能知我,亦能忘我。物我交融,天人合一,心之通灵,天地皆我。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读“地书”者,十之八九,读懂“地书”者又此中之百分之八九。读“天书”者,百分之一,读懂“天书”者,又此中之百百分之一。然能读懂“心灵”之“我书”者,更是凤毛麟角,百年难得一见。故有“知地知天不知我”之说。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被我们称为圣人的孔子,到四十岁才读懂“地书”,五十岁才读懂“天书”,七十岁才读懂“心灵之书”。圣人如此,况吾辈之凡人、庸人乎?

       因此,人之为人,撇捺之间能承天地者方为人。读懂了“地书”,就写好了一撇;读懂了“天书”,就写好了一捺;这样的人生,才可能成为读懂“心灵之书”的“大我”!

相关文章

  • 地•天•我

    有位哲人说,人生要读三本书,一是有字之书,二是无字之书,三是心灵之书。可是,人们都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

  • 天.地

    自是年少层楼误 多少韶华尚倾负 天教明月夕阳暮 地劝风雨摧折树

  • 我的天南和地北

    近段时间似乎是发了疯,脑袋里经常都在上演各类年度大戏,没有开头,没有结尾,就那么无头脑又无休止的演着。我也试着去寻...

  • 我的天南和地北

    我一直有一个秘密的想法,我想在我和他的婚礼上把我在世界各地思念他的视频和录音放出来向他告白。为了这个,我去每一个...

  • 地天泰

    【第十一卦 泰·地天泰·坤上乾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

  • 天 地 人

    上顶苍茫天,下着大地宽。 挚手勤致富,壁足踏平安。 万千齐协力,共谋图宏展。 阳光绿城地,乐享美时天。

  • 天 人 地

    抬头可以看见天空的蔚蓝 有人却总有不一样的看法 低头可以看见土地的生命 有人却不可以理解心酸苦楚 多希望每个人都被...

  • 天 地 情

    你展翅翱翔,任思绪飞扬。 我健步如飞,凭思念成堆。 你在天边,我在眼前。我们在世界的两端,诉说着彼此的故事。 你已...

  • 天,地,人

    传说几百万年前,盘古开天辟地,轻而清的东西往上升,重而浊的东西往下降,从而形成了天地。然而,在这中间顶天立地的,便...

  • 地天泰

    这些天溜圆,今晚和几人简单用了点又溜达到外滩看灯光秀,溜达时抬头看看天又低头瞄一瞄,突然对一朋友说,我觉的否卦是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天•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hz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