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是来自印度2017年的一部电影,2018年四月在中国大陆上映。宣传页上醒目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估计会让很多家长无比期待。
来自中产阶级的拉吉和米塔为了让女儿皮娅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买到学校附近,举办各种party尝试加入上层阶级的生活。但得到的却是高端人士的鄙视以及戴着虚伪面具的嘲讽。落选之后,又化作穷人混进贫民窟骗取贫困名额,从刚来到的嫌弃到后来感化后的真情流露。虽然,最后如愿以偿,结果却受到良心的谴责。
这部片无疑会在中国影屏上大放光彩。因为这就是中国现状。
学区房
“学区房”中国的每一位家长对此都咬牙切齿又个个前赴后继。“一切为了孩子!”
还记得农村放羊的故事吗?记者问农村里一位放羊的娃“你为什放羊?”“为了卖钱!”“卖钱干什么?”“为了娶媳妇儿!”“娶媳妇儿干嘛?”“为了生娃!”“生娃干吗?”“为了放羊!”当初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们都可怜甚至嘲笑那没有医生老师科学家的梦想的孩子。
而如今呢?当那群嘲笑放羊娃长大后的人变成了什么模样?
一周七天加班,想脱离那个把我们培养长大成才的家乡,在北上广这样一个上流的社会争的一席之地,毕竟我们都没有李刚这样的爸。然后舍弃郊区宽大明亮的房子蜗居在几十平方的小格子里,仅仅因为小格子外有一所让所有人垂涎三尺的学校。
所以故事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不要不要命的挣钱,挣那么多钱干嘛?”“买学区房呀!”“买学区房干嘛?”“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上好学校干嘛?”“孩子能考个好大学!”“考好大学干嘛?”“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干嘛?”“毕业能找个好工作!”
故事就这样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原生家庭
人是一种贪得无厌的物种,没有谁对自己过去的,现在的生活百分之百的满意。尤其是那些极力脱离原生家庭原生生活的异地拼命三郎而言。我们刻意的改变这自己的所作所为,学上层人物喝咖啡,吃牛排;学知识分子装学问,购买大量书籍装饰书房;甚至我强迫自己不说母语。但一切在他人眼中,无疑都是笑话。你忘记了咖啡是用来品的,不是用来止渴的,你一饮而尽。你不知道牛排是用刀和叉,反而拿起了筷子;你买了大量的说,但依然不能出口成章,甚至都忘记把包装揭掉。你以为说英语是很牛掰的炫耀,老外却连连摇头表示听不懂。我们越想远离的东西,他们就会越入木三分的刻入骨髓。
总结
其实,这部电影中还有很多值得感动的地方,比如,贫民窟里的人对新邻居的关心和友爱。比如丈夫对妻子无比的溺爱。还有孩子之间纯真质朴。
最后,还想问一句?学区房真的很重要吗?
答案无疑是“是的”!
观《起跑线》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