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11-解释系统的3条路径

作者: Lilian菡菡 | 来源:发表于2018-01-11 21:05 被阅读0次

第一部分

阅读:《永澄:解释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03》
日更时间:2018-01-10
用时 80分钟。打断5次

感受

由于眼睛被宝宝抓伤,看了医生,医嘱用药期间多休养,多闭眼休息;同时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日更昨日停了一天,今天继续。(后期反思是否是拖延)

1.今天的日更给我的感受怎么样?
“今天的内容感觉有点复杂,这个合并的图的太高级了,难理解。”那这个感觉应该如何解释呢?

解释框架拆分后系统1的内容。我这个感觉应该属于意或者直觉的部分,然后系统2没怎么审核就通过了,被直接解释为解释结果A'(有点难)。分析后发现是解释系统中的路径2(因为最后没有放弃)。

为了弄清楚,我重新进行解释并进行仔细阅读,并尝试进行拆解。文中作者分别说明解释系统的三条不同路径,并一一解释和举例说明。

我画了三幅图,欢迎指正。

对应作者原文 路径1 路径1
对应作者原文 路径2 路径2
对应作者原文 路径3 路径3

第二部分 文章拆解 及 摘录精华

前文

稍事回顾

解释系统 第一层打开(解释框架和假设).png
解释系统 第二层打开.png
解释体系 第二层打开-解释框架(系统1和系统2的串行关系).png

它们分别是:解释系统、解释系统的一级打开(解释框架、假设)、解释框架的打开(系统1和系统2的串行关系)。

(一)第三层打开,打开系统1和系统2

(1) 打开系统1和系统2

  • 系统1感觉直觉构成。
  • 系统2 则由记忆、计算、觉察构成。

(2) 定义

• 最左侧的红色的“对象A”表示系统输入;
• 中间蓝色的框图表示“解释系统”的解释框架(别忘了,解释框架人人相同);
• 最右侧的红色的“对象A`”表示系统输出,也就是你解释的结果;
• 图中黄色的部分,表示系统1,蓝色的部分表示系统2;
• 图中没有标注颜色的“解释结果”为思考过程中的内隐结果,我们是无法觉察到这个“解释结果”的存在的,之所以要画出来,表示它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 整个过程0.02秒

image.png

(二)1/3 解释系统-第一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

当一个对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首先起作用的是我们的“感觉”:

(1)感觉

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意”:我们可以将其大致理解为头脑中的想法也被我们感知到了。

当对象A被感觉之后,首先会激活系统1的直觉反应(第四层展开时,再解释)。

(2)直觉

直觉反应,直觉会判断自己是否可以解释,与此同时,系统2就会调用记忆中的各种元素来支持系统1去解释。

在系统2的支持下,系统1会形成一个解释结果(注意,这个解释结果我们是无法觉察到的),当解释结果出现时,就会激发系统2启动“觉察”对结果进行审核。

【思】直觉是什么?感觉和直觉有什么区别?期待下作者下一篇的说明。

(三)2/3 解释系统-第二条路径 第二条路径

  • 解释和决策差异很大解释系统只会得到解释结果,而决策系统会驱动你的决定、行动等。

  • 虽然作者都使用的是“对象A”,但是这只是表示解释系统的输入端,而不是说两个对象A指代着同样的内容,

(四)3/3解释系统 第三条路径

第三条路径

最后一个过程可快可慢,无论哪种情况,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无法解释。

这个时候,系统1的直觉就会产生一个“解释结果”,这个结果通常会告诉自己:你不行的、你如果冲上去会受伤、不要乱动不要乱动……并且,这个解释结果会抑制系统2的觉察能力,我们的理性就不会发挥作用。

  • 此时,系统2还会从记忆中调取各种各样的场景,只要是失败的、受伤的、害怕的场景都会被添油加醋地加入到解释结果中,让自己彻底相信,系统1说的是对的,自己就是应该放弃

  • 系统1再次启动的时候 你会屈从并放弃:这个效应也叫做“系统1第二次启动效应”,当系统1在系统2分析计算无效之后再次启动,通常只会得到一个结果,那就是放弃解释,然后不断地告诉自己,自己就是应该放弃的。

举例:拖延
比如说之前举的拖延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当我们见到一个任务的时候,解释系统快速地形成解释结果A`:“这个事情很重要,我要做好它(悄悄地提高了难度)”、“这个事情太简单了,还有的是时间”等等。由于解释系统中会出现循环的过程(系统2计算的结果,会由系统1形成最终解释结果),所以,一旦出现了自我欺骗的情况,就会很容易在内心自我加强,越是强化,越不能开始任务,最后就一直拖到自己崩溃为止。

(五)总结

• 今天,我们将解释框架继续展开;
• 任何人的解释框架都是一样的,都要经历每个环节,如果牢记这个框架,即可以分析自己,也可以分析他人;
• 通常,解释的速度极快,可以在0.02秒内完成;
• 系统2虽然会计算形成结果,但是,这个结果最终是由系统1再次解释的(这一点真是意味深长啊,看似有的人理性无比,只不过无法觉察自己的感性在起决定性作用罢了)
• 要观察自己的“放弃”,因为系统1第二次启动时,我们就会自我欺骗,然后出现放弃等情况。但是,我们要多问一句,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放弃了呢?

相关文章

  • 180111-解释系统的3条路径

    第一部分 阅读:《永澄:解释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03》日更时间:2018-01-10用时 80分钟。打断5次 感受...

  • 180111-解释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04

    永澄:解释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04 本文涉及到的概念:感觉、模式识别、本能、直觉(专家直觉、捷径直觉)、认知放松、...

  • #!/bin/bash

    #!告诉系统其后路径所指定的程序是解释此脚本文件的 shell 程序

  • Python/pip 更新所有包

    一行命令更新所有包 更新用户路径下的包: 更新系统路径下的包: 解释 pip list: 作用很明显了。。。--u...

  • [Private] Shell cmd

    #! 告诉系统其后路径所指定的程序即是解释此脚本文件的 Shell 程序$ chmod +x ./test.sh ...

  • 修改sublime 编译系统中解释器的路径

    将之前安装的ArcGIS10.2卸载后重新安装了ArcGIS10.8版本。 ArcGIS10.8安装时,未对pyt...

  • 在webpack中配置别名, 在vue模板中@import报错

    CSS loader 会把把非根路径的url解释为相对路径, 加~前缀才会解释成模块路径 @import '@st...

  • 2018-03-10

    python系统在windows环境下配置sublim编辑器 1,首先明白我们需要找的是python解释的路径 2...

  • 系统链码(更新中...)

    1. 名词解释及源码路径 Hyperledger Fabric v1.4提供了各种称为系统链码的特殊链码,用于执行...

  • Python3 基础语法

    第一行代码 解释器路径 #!/usr/bin/python3这句话仅仅在linux或unix系统下有作用,在win...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80111-解释系统的3条路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iz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