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得到 李松蔚 心理学通识103
“意识”“理性”就百分百可靠、准确吗?
不一定,理性也会出现偏差。
理性的陷阱
陷阱一:自证循环
例如系统2认定“拒绝别人很危险”,从行为上断绝了“拒绝”的可能,而得出结论的证据都是从“不拒绝”的方向推断而来,之后会在“执意行动”“证据裁剪”,不断自证循环。
解决方式是做一些“非理性”尝试,试试真的“拒绝”一次,脱离一次常规。反而可能有所突破。
陷阱二:局部的掌控感
为什么人能被这些偏差长久地困下去、承受这么多痛苦、却不去打破?
因为有掌控感,觉得现在“足够好了”,谁知道改变后会遇到什么呢?
人会在有偏差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各种策略适应和掌控生活,逐步打造出“舒适区”。
例如一些学霸,觉得只有做到顶尖,否则人生毫无价值。他们会在这个前提下,发展出与之匹配的学习技巧,也开始适应痛苦,并没有挣脱“只有优秀才有价值”这一铁链的动力。除非有一天,进入全是学霸的环境,怎么努力也是平均水平,ta此时才有可能开始调整。
所以理性虽然能增强我们对环境的掌控力,但也会潜移默化地鼓励我们适应痛苦。
陷阱三:合理化
人狠起来自己都骗。
为什么要骗自己?我们有强烈的“我得是正确的”的渴求。
一个错误对生活的影响越大,我们反而越不容易看穿它。
例如自己的婚姻、职业等,人无法面对自己的错误,不然怎么面对这么多年的投入,反而要努力证明自己没有错。
例如“虽然这段婚姻很痛苦,但离开这个人说不定会更痛苦,下一个可能更糟糕”。
发现小偏差容易,大偏差难,尤其是实践了半辈子的偏见,除了智慧,还需要勇气。虽难,但这些打破大偏差的时刻,往往会成为生命的“顿悟时刻”。
人最难的是承认自己错了,也最难面对不确定性。
之后要多跟自己不同的人交流,听到不同人背后的考量,或者看反映真实人性的电视剧与小说,看到社会、时代与人性的复杂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