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缓解,很多之前work from home的人又纷纷回到办公室,开始晒新的办公室生活。可以看出来,这些经历了几个月家里工作的人们抑制不住的兴奋,一个个展示自己的办公室,办公桌。让我这个没有办公室的人心生几分羡慕。
办公室是很多职场人士的第二个家。虽然工作可能很辛苦,但一个在城市里停留时间不少于家的地方早已在自己的心里生根发芽,地位不可小觑,也许在某些特殊时候无处可去时,办公室是一个不二选择。记得以前,我会在周末无所事事的时候去办公室坐坐,呆在自己的座位上,泡上一杯咖啡,看看资料,那种大家都在停顿,自己在前进的感觉很是不错。还有,我们家的备用钥匙是有一把放在老公办公室的,这不就是一个备用的家吗?
看到很多朋友会在办公桌上摆上家人照片,各种花草,喜欢的文具还有食物,这就是一个完全自我的空间,值得自己去打造,依恋的地方。
办公室是第二个家,却又和家不一样。这样一个地方,会有某种暗示,到了这个空间,就是要头脑生威,行动如风,和家里那个瘫着躺着的人判若两人。人就是这样有韧性的动物,无论在家里多么慵懒,到了办公室,马上就能够精气十足,唇枪舌战起来。而这样的状态切换于人本身就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我的办公室办公桌已是记忆中事情了。那些年在大上海的公司工作,虽然办公桌只是一个小的工位,有阻隔的桌子,也让自己有了一个安全一隅。一台电脑既是工作工具,也是娱乐工具,一个工作内容告一段落,就会自己看看有趣的东西。我也会想办法在办公桌上放点有趣的东西,让生活增添些乐趣。
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不工作后,在日本生活的后期,一个朋友介绍我一份短期工作,我又进入了办公室的环境,真是既紧张又兴奋。记得当我又坐在分配给我的座位上,心情有些百感交集,那份陌生却又熟悉的气息迎面扑来。那只是三个月的历程,却让自己体验了美好的好久不见的办公室日子。
再后来来到香港,进入保险业,这是一个典型的不需要坐班的行业,当然也没有固定的办公环境。但中间有一段,行业和自己的业绩都很好,老板就给了我们固定的工位。其实说到底这是老板跟公司租来的,算是我们团队的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结果。记得当我有了这个座位时,我很兴奋地把资料都移到了办公室。虽然不是必须的,我也让自己一周至少两天会去办公室,坐在那里,感受办公的氛围。这几年疫情持续,我们的业绩是每况愈下,那些办公区域我们团队早已无法负担,也就被公司收回了,我就彻底没了办公室。
这两年,业务停滞,工作热情降到了冰点,办公室就只存在自己的记忆里。可是,当看到朋友圈里大家纷纷晒办公室时,心里的那份眷念突然被唤醒了。好想回到办公室,好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办公桌啊!
我到底还有没有机会呢?看起来是很渺茫的,人到中年,出了还拿得出手的学历,似乎没有明确的专业技能,似乎要做一份专业门槛的事情很难。而如果不去拼专业,中年人的优势在哪里呢?即使我告诉别人我可以重新学习,又有谁会给予这个机会呢?
想想有点沮丧,我心中的办公室,到底在哪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