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构成了学习的连续性.当没有问题引导时,可能我们常常只是零散、随行地去涉猎学习材料,去捕获一些不相干的知识。这种学习的结果是得到一盘知识的沙砾。而在问题牵引下的学习,则是连续不断地构筑着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它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连缀在一起。
一、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二、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三、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当我们看到一种现象或者一种事物的时候,不要止步于它的表面,还要学会去探求更深层次的内容。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只是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中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信息、知识和技能本不冲突,只不过技能是终点,前两者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侨。
我们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一个心理上要克服的弱点,就是不自信,特别是对于自己没做过、不熟悉的事物,不敢去尝试。一定要等到看了很多书,好像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或者看着别人做的很成功以后,才去做。这个时候虽然把握大一点,但你已经失去了先机。实际上,我们不妨胆子大一点、脚步大一点,勇于尝试,一开始的无知并不是件坏事,它能让我们作出更多样化的尝试,从长期来看,对我们的磨砺和锻炼也更有好处。
“精进”的努力方式意味着:
1.“精确”
【时间】我们的时间不需要用来非做什么大事不可,只要做那种可以累积成效的事就好;
【行动】打造“个人最小化产品”,再通过反馈-迭代-优化,一步步创造更复杂的作品;
【学习】掌握多少知识,并不是取决于我们记忆的只是,而取决于我们可以调用的知识及关联;
【成功】如果你找到了一条别人都没走过的路,只要把这条路走完,你就赢了。
2.“持续”
【选择】最终带着我们走向目的地的,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我们不会改变的东西;
【思维】有效的思维工具与方法,可以让我们不断地拓宽思维的疆域,必经未知;
【努力】意志力足够强并不能让我们坚持到底,长期的坚持是事情所带来的丰盈与满足超出了我们的付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