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小书读完了,作者是一名老师,持续投入了20年时间在学生的教育上,亲身示范了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品格和学习都很优秀的学生,是我们每个父母和老师的榜样。
那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这条路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作者使用了道德发展的六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害怕
在这个阶段,老师和父母常用的伎俩是通过让孩子害怕而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在这个阶段孩子除了害怕,什么都无法学到。
第二阶段:奖励
在这个阶段,老师和父母开始用外在的奖励来激励孩子做事情,其实奖励和害怕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孩子做或不做一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带来的乐趣或好处。
第三阶段:取悦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可和欣赏而行动,孩子的注意力依然放在外在的动力上。
第四阶段:规则
在这个阶段,孩子遵守老师们设置的规则或者师生之间互相协商好的规则,但是如果孩子们离开学校,规则就好像失效了,孩子们依然把规则看成外在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东西。
第五阶段:同理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去感受他人的感受,比如为了不影响别人,孩子会压低声音说话。孩子开始从外在转移到内在,可以超越规则,用同理心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第六阶段:价值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同理心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者在56号教室创造了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的奇迹!
最后作者呼吁所有老师和家长:
在一个课堂中强调“测验分数就代表自己”的年代,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去让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