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30 想象酶
1、碎片化思考终将劳而无功
我的性格深处是习惯叛逆的。
比如,流行的我就不喜欢与之为伍,越是大家趋之若鹜的我越是先冷处理。
而且本身貌似就反感那种轻浮的,未经沉淀的观点,这样我就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难免就让别人认为我是不合时宜。
下午我罗列了几点自己过往经历,当做个简单的反思。
虽然没有整理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尝试着问问题,结合看到的师老师对自己能够信手拈来、知识迁移能力原因的描述,又翻看《跃迁》划重点的章节,对于自己过往的经历有了初步的判断。
我开始认识到真正思考的意义。
多少年来,结合情况,真正有目的的思考我完全没有学会。
我甚至反感人们写当下问题,我将自己的问题束之高阁了。
就如《跃迁》P163说的那样,我一直以来就是在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思考,所以会十年来都在重复老路。
都在说着别人的观点,复述着自认为有道理的解读,自己却从来没有真正的思考过。也从来没有学会思考。下面是尝试问自己的问题。
2、问题与答案
一直在写,为什么还没有破局?
因为一直在重复老路,希望顿悟,不停在重复,急于求成,却希望一劳永逸的对过往的生活来个大反攻。说的不好听些是迷茫,说实话是懒惰,妄想
为什么总是浅尝辄止,知道无效还重复这种低效努力?
因为习惯了,总以为自己差的是努力,会的东西远远不够,好多技巧还没有打磨,又怕苦,找不到其他的路
其他的路是什么?
能够破局,发挥特长,串联起整个时间的路径
看了好多年书,一直是浮躁的,真正学会的东西有多少,都是浅尝辄止,有什么成果。一直在逃避改变,逃避痛苦,却希望收获完满的人生。
3、循序渐进的问题
钻进牛角尖,为自己的落魄和选择找各种借口
当下如何突破,开拓新的人生?
在我无处可逃的时候,就遁入内心世界,在那里寻找着脆弱的平衡,现实和梦境,习惯了撕裂的性格,习惯了模糊。
我的时间花在哪里了?
过去的失败,一贯喜欢逃避,用增加思想深度来寻求出路,内心痛苦无效果,不以为苦,不想着解决,只希望得过且过。
提问者模式与之前选择的模式有什么不同?
提问者学习目标清晰,不会在繁杂的知识里迷路,问题就是指路明灯,有问题就会去找答案,就会有及时的反馈。
记得看过无数类似“像宇宙下订单”这样的鸡汤,有用与否无法验证,所以一直在进行这种无效循环。
从来没有体验过解决问题,接近事实真相后,因为问题解决而带来的更大,更有趣的问题。
看到结论,不问过程,就直接以现状与之对比,难免悲从中来,感觉差距好大,达不到就用错误的方法死磕。
4、结论
比如七芊“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写得好”这段描述,不知道作者背后经历了多少次模仿+检测,才最终找到自己擅长的写作类型,就可能会错误的被“我到底擅长什么,我的优势是什么”给绊住。
之前看郑渊洁走上童话创作道路的描述,错误的以为这是有种宿命在里面,认为选择哪条路,还是有机缘的,甚至因此放弃了自己的努力。
自己内容方向目前还是不清晰,还是因为尝试的不够,思考的不深,写的量不够,无法总结出好答案。“大量的高频度的积累和尝试,才能发现自己的短板和漏洞,以及真正正确的写作方向”。
参考资料:
古典新书《跃迁》
师老师公众号:北辰的偏见
饭团《个人品牌打造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