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墅镇东南村,成了附近国庆旅游热点。金黄的稻田,清澈的池塘,洁白的芦狄花,秋天的乡村模样。
人们陆续赶来,走上观景台,俯瞰千亩良田。以金黄的稻田为背景,用暗红色的血糯画出了一些图案。中国丰收节,幸福农村,抗疫时事,扫黑除恶。远处,稻田周边村庄散落,白墙碧瓦,绿竹掩映,是我心目中的农村景象。
然而,再把视野拓展延伸,便是另一种产业,草坪、花树。梅林村就是这样的另一个美丽乡村,集花树草坪游乐场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万亩良田,变相为一个个农庄:果树,池塘。东南村也就是这一镇仅存的以稻田为主题的乡村文化村。与这个镇相呼应的是北边的孟河稻田文化,也仅仅是作为点缀而存在的。
农村多元化产业结构,牺牲了千年水稻田,转化而成各种经济形式——工厂,草坪,树林,庄园,生态园,乡村旅游……幸哉?不幸哉?我是外行,不能说清,对于子孙后代,也许这点粮田无所谓,因为,粮食已经有了很多替代品,粮食已经无关紧要。况且还有那么多进口粮食,怕什么?!
但疫情这一记警钟告诉我们,粮食命运还是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才保险,所以习大大及时地告诫我们要节约粮食,更要珍惜粮田!这是我们的生命田!
我们来欣赏稻田文化,我们更是来怀念一代人对粮田的感情!
观景台上走来一位老妈妈,白发卷起波浪,皮肤白净,精神矍铄,看着眼前之景,不禁感叹,水稻居然也能成为一景?但这哪里有千亩地?我们都是姐姐姐夫带来的,姐姐姐夫是本村种田高手,也不禁唏嘘,现在稻田少了,价格贵到死,这个有机水稻,卖到20元一斤呢!吃不起了!江南鱼米之乡,吃不起高价米!
我们来欣赏稻田文化,更是一种传承。许多年轻的父母带孩子来体验农村风光,感受农耕文化。我们小时候,帮着父母拔秧插秧,割稻收稻,水稻就像亲人一样熟稔,亲切。然而吃着白米饭长大的孩子们怎么知道米从哪里来?田野里越来越少的水稻,生活经验已经把水稻从生活圈里拔掉了。焉知道司马昱不识稻谷的故事不会重演?这样看来,稻田文化的价值真是太大。让孩子们熟悉水稻的生长过程,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是好事。你看小涵涵已经在插秧机收割机上玩了个爽!
时代在变化,稻田文化,方兴未艾!希望她发扬光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