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原生家庭到底有多难?
现在原生家庭的问题频繁被提及,很多人观点有分歧,主要原因还是人生经历不同。有一句话可以说明这种现象:世界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
你有没有这种时候,每次别人不经意提到原生家庭,你就忍不住落泪。
樊胜美就是典型的被原生家庭迫害的人,她也想要摆脱,即使在外人面前假装坚强,什么都不在乎,其实她是很羡慕像安迪,曲筱绡一样的人,无论她多么嫌弃她的家人,在最后处理完问题的时候,她还是歇斯底里的哭诉着:“妈,你为什么就不能看看我?我做了这么多你都看不到吗?”
摆脱不了原生家庭的一个表现就是渴望得到关注,得到关注后内心又有一些惶恐,想要逃离。
1
大家都说:大海蕴藏着全世界的眼泪,压抑着满满的忧伤,却不能哭泣,只能兀自躺着,淡漠的扬起皱纹。
大海的宽广,孤独被人们用来感叹忧伤,说它是上帝为人类流的泪水。
可是,自信而睿智的海成了世人皆知敬仰而赞叹的对象。
古人以海比喻人的心胸宽广,为海做诗,这是对海最好的赞叹。
所以说,原生家庭并不是大家以为的永远踏不出来,过程是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的。
我可以解释一下,我在这里说的原生家庭有问题的人,并不是以原生家庭为借口来隐藏自己啃老的事实。
随着房价的增长,啃老和自己养活自己的人至少是一半一半。
这样就导致了有很多孩子觉得父母为孩子付出是责任也是义务,有时父母不仅得不到感恩,反而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父母控制。
自己不愿辛苦,一方面想要得到父母的付出,又不想承认自己是啃老,所以便出现了一堆假装原生家庭有问题得人。他们埋怨父母太过溺爱自己,导致自己没有能力。
当然这不排除父母是有一部分原因的,但这并不是你全部原因,不能一概而论,一般他们很难认清自己的问题,甚至觉得自己不能独立生活于社会,父母应该负全部的责任。
不过独立确实不容易,一旦远离父母的支援,生活质量也是一个问题。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啃老不是问题,不能既啃老,又没有感恩的心,和父母关系搞得很僵,又没有强烈的独立出去的意愿,这才是问题。
2
在布满沙粒和礁石的海底,海螺缓慢的移动着,每当遇到海流,它都把自己封在厚实又沉重的壳里,哪怕海流带给它的是幸福,它害怕受伤害,所以它拒绝了一切,它不知道,它拒绝的一切里只有0.1是伤害,而0.99是幸福。
有些自己独立出来的,会感觉到父母很冷漠,尤其是对于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而言,心理创伤总是难免的。
就像《都挺好》里的苏明玉,职场上的她是女强人,生活富裕,独自生活的历练让她独当一面,甚至在母亲的葬礼上还能冷静地处理工作,在和哥哥的争吵中丝毫不落下风。
同样是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欢乐颂》中樊胜美却只能抱怨,可抱怨完依然是默默忍受,而苏明玉却选择不和原生家庭来往,过着自己的独立生活。
也许有人不理解,苏明玉已经被这样对待了,为何还不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断绝关系和来往,自己一个人乐得逍遥,这些话说起来是多么容易,但做起来是不容易的。
子女从小生活在父母所塑造的生活环境中,自然耳濡目染不少家庭的生活习惯,《都挺好》中苏明成受到母亲长期的影响,一直对苏明玉瞧不起,而苏明哲则很好地继承了家庭中的好面子,认为凡事都不能丢了脸面,面子至关重要。
这些不好的影响会伴随着子女的一生,并且很难摆脱。
只有真正经历过原生家庭伤害的才知道原谅有多不容易,内心的创伤想要愈合难上加难。
已经因为原生家庭受到伤害的,就更应该去努力去了解,超越,走出。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假设:
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孤儿,在孤儿院长大,孤儿院长大的你和现在的你有多少相同之处?
你要是感觉相同地方挺多的,那就是原生家庭没啥影响。
要是感觉相同地方不多,甚至完全两回事,那就影响很大。
你想象不出孤儿院的你怎么办?简单,去孤儿院看看,待一个下午就行。
我身边有很多家庭美满的人,他们会“为赋新词强说愁”,认为自己不幸福,会认真的说原生家庭没有太大影响主要看自己的个人意志,认为你其实比他幸福,认为你只是做作。
如果你的身边遇到不了解事情真相就劝你善良的人,我希望你能远离他们。
对此,我只是想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经历过他人的事情就不要轻易去评判他人。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苏明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