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不想说的就是心里话,又要坦露自己,意味着又多一次看清自己的机会。直面自己,至少是需要勇气的。
我最容易说的也是心里话,它一直藏在肚子里信手拈来,不用观察他人的言行和思想,自然少了许多的麻烦。
到了明天,开通简书正好是60天。从前回忆60天,是轻飘飘的一晃而过。此刻回忆60天,多了一些沉甸甸的份量。
昨天和朋友探讨时,我提到文章得被修改才能提高,朋友反问我:就算提高了又能怎样,你为什么要写作呢?
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没有开始写作。写作两个月后,我又听到了同样的问题。那么,我为什么写作呢?
我简单回答他:人总得有个爱好,然后尽量做的好一些。他说那适度就可以了,你现在刻意追求,应该还有其它原因。你来说说写好了能做什么呢?难道只是来满足虚荣心得到大家的表扬吗?
这个问题我没有再回答,因为我觉得离写的好还相差太远的距离。或许只有真正写好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
我在心里暗自想:文章写的好,对未来有哪些好处呢?
出版书籍?这一点我是从未想过,我觉得这可是一件难事,并且我没有那么多的感受想去分享,自己的想法见解完全登不上所谓的台面。
在报刊杂志发表?这个我有想过,觉得自己偶尔的几篇文章被平台认可,用文字的方式与陌生或熟悉的朋友沟通,获得稿费的奖励,都应该是幸福的感受。
我很清楚的知道,相比于热点文学我更适合传统文学。我自己看热点文章的时候都很少,说明我的注意力并没有在它上面。它能满足我一时的好奇心,但不能更好滋养我的内心。但自媒体时代,显然是热点文的回报多一些。
我又反问自己:即便写好了文章,也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回报,你还愿意坚持吗?
我想我依然是愿意的。写好了文章,自己又多了一项技能,可以增加内心的充实感和安全感。
写好了文章,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记录自己,既丰富了生活,又能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
写好了文章,孩子在写作困惑的时候,我可以辅导他,陪伴孩子的成长。
写好了文章,便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体会着努力的艰辛过程,不会有浪费时间的愧疚,品尝成长的果实。
这些,都是美妙的感受,付出一点也是值得的。既然做了,就应当尽力。
梁启超曾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人生可不就是这样: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