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了一则关于”熊孩子“的新闻。具体是这样的:东莞一名7岁的”熊孩子“在餐厅就餐的时候玩餐桌上的转盘,导致装满开水的水壶倾倒,烫伤了和父母一起吃饭的朋友,并致对方十级伤残。孩子的父母拒不承认是自己孩子导致朋友被烫伤,但愿意赔偿。因双方赔偿金额无法达成共识,昔日好友闹上了法庭。
姑且不说孩子父母与朋友之前友情破裂的事情,但论这件事情,我们就可以看出熊孩子的背后其实就是熊父母。父母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成为了”熊孩子”。“熊孩子”的形成最根本的在于“熊父母”。
最近关于“熊孩子”的新闻实在是太多了。有故意致孕妇流产的“熊孩子”,也有对着电梯尿尿致电梯损坏的“熊孩子”,还有花费父母血汗钱打赏主播的“熊孩子”等等。“熊孩子”如雨后春笋冒得太多了。而在众人教育“熊孩子”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总会说“孩子还太小,什么都还不懂”,以这样的话为孩子开脱,为自己开脱。这种开脱非但没有让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让孩子更加觉得因为自己还小,所以做错什么事情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这种错觉也会让他觉得他的错误会一直被原谅的,以至于等到长大成人的时候,坏习惯会让他用眼泪记住“这个社会不会一直原谅你所犯的错误”。
养不教父之过。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熟语。在看到“熊孩子”的行为时,我们做父母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他还小,还不懂事”,第二个想法就是“他还小,一定要被原谅。”然而这样的想法,往往却把孩子真正带上了“熊孩子”的行列。在大家都批评“熊孩子”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应该深刻反省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是怎么教育他的。是严厉的批评,指出他的错误,还是包庇他的行为,为他开脱?如果是严厉的批评,让他知道他的错误所在,想必孩子以后也不会再犯了!而如果直接包庇他的行为,那么,他的错误会一直延续下去的。
就如同开头写的东莞的”熊孩子“。如果这个孩子在转动转盘的时候,父母对他的行为加以阻止,并且告诉他转盘上有开水等一些比较危险的东西,叫他不能转动,那么,悲剧一定能避免的。而悲剧避免后,孩子的父母一直不肯承认是孩子的错,这无形也给孩子树立了一种榜样——就是做错事要逃避,不能承担责任。这个行为也会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会认为做错事是不需要为他的行为负责的,也无形中就培养了孩子逃避责任的性格。如此一来,本该可以用金钱赔偿教会孩子做错事就要勇敢承担责任的,结果变成了教会孩子做错事不用承担责任的。试想,孩子还能健康成长,做有责任心的人吗?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在这张白纸上画些什么至关重要。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孩子这张白纸一天天地画上一些东西,这些行为至关重要。你画了乐观的红色,他也会乐观;你画了纯洁的白色,他必会向阳向暖;你画了温暖的黄色,他必会善良待人。而当你画了残忍的黑色,他也会冷酷到底。”熊孩子“的出现,就是因为父母画了残忍的黑色。
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影响非常大。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养育成”熊孩子“,那么首先不要做”熊父母“。只有自己言行端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孩子才能长成”三观“很正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