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甚至还会想象孩子成功的状态,但如果询问他们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反而有些迟疑。
你们想过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子吗?
这个问题很有趣,但我意识到这里面有个误区是: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在一厢情愿的把孩子用公共的成功标准来划定,但不一定是孩子所想要的。
用公共的成功标准来说,孩子培养成功的标准就是考上名牌大学,家长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但实际上是这样吗?
最近几天全国各地的高考分数陆续都可以查询了,很多媒体的报道关于各省的“状元”也出来了,状元只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却肯定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分数尚可的家庭是喜气洋洋、不满意的家庭是愁云惨淡,家有高考考生的真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时候的家长往往是没有办法理性的对待,孩子成绩好就四处炫耀、脸上有光,孩子成绩不满意,就各种唉声叹气。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不行,自己无能,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这样思维方式下,还容易产生以下负面作用:
第一、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自信
家长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知道自己价值的人,而不是唯分数至上的人,分数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只要不放弃,每个人都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而分数的高低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只是在不停的适应外界的标准,自己对于考试失败造成的负面作用没有能力化解,也就造成了孩子对自己未来的没有信心。
没有信心的孩子是非常悲哀的,但是他自己无力走出这个困境。外界持续的强化对一个孩子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家长的鼓励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自己成绩的反馈,如果一直不能获得很好的成绩,对一个心理上发育还不完全的孩子,他就会下意识的否定自己的人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动力。
第二、孩子把人生的价值固化
在分数论的大环境下,孩子的人生价值离不开外界的肯定。如果孩子非常不适应这种体制的话,就没有办法从中获得肯定。
也许这恰恰是孩子的短板,他很勤奋、很好学,但是就是没有好的成绩,反而有些孩子适应力强、不用费多少力气就能拿到好分数,反而来嘲笑勤奋的孩子,这样就造成了勤奋孩子的自我否定的感觉很强烈,认为自己的人生也就是这样了,轻易的就放弃了自己、把自己的人生的价值完全寄托在外在的肯定上。
如果落榜或者是某次考试失利而让自己陷入了持续的自我否定中、随波逐流的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轻易的放弃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反正努力也没有用,那么谁还会一直的在做无用功,还不如上班挣钱还能见到点实际的效果。
第三、孩子缺乏成熟的价值观
唯分数论的危害还在于把所有的孩子都千篇一律了,唯有通过苦学才能得到功成名就,却忽视了学习本身,学习本身应该是非常有乐趣的一件事,如果没有乐趣,即便是能忍受住枯燥获得了一定的肯定和认可又有什么意义?
很多家长不加思索的把自己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让孩子盲目的服从,即便是非常成功的知识分子在这方面也不能免俗。
邻居有个家庭的孩子在拿到了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后去了国外,上飞机前告诉爸妈今生不会再回来了,因为他是被逼得学自己所不喜欢的专业,再这么学下去,他就会崩溃了。
家长自认为对孩子的好,其实在孩子看来未必是好,所以家长真的要从孩子养成健康的心理做起,而不是一味的只注重分数。
家长曾经也是从孩子阶段过来的,对孩子成熟的过程应该有所理解,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的不成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吸取自己成长的教训,不要说教,而是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爱上学习,而不是爱上分数。
今年高考后在四川成都,“高考最牛钉子户”梁实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他从1983年至2020年,梁实参加了24次高考,此前他的成绩有高有低,但都没实现他上川大的目标。梁实表示,不会服输,明年再奋斗一年,无论如何要圆梦。
网友评价说:我一直希望自己40岁、50岁、60岁都能够完成一个学位,希望可以梦圆。这是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热爱,这样的人不被外界的眼光所左右,也不是为了金钱利益而学习,就是单纯的热爱学习,这样的精神才是真正的领会到了学习的最深含义。
但不是虽有的孩子都有这样成熟的价值观,在历尽生活的磨难后还有这样热爱学习的梦,你不能说这种人生就是失败的。
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家长往往会发现自己定得目标越细致,孩子偏离得越远,反而是那些掌握了孩子大方向的家长,顺势利导、孩子才不至于过于逆反及抗拒。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掌控程度上分寸拿捏得当、不要拿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
有一句关于成功的名言是这样说的: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这句话值得所有的家长都进行深思:如果一味的追求所谓的世俗的成功、那么自己的孩子是否会真的快乐?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