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学校示范活动周,即要求上一年取得县级及以上优质课的老师做一节示范课,全员老师参与观课议课,希望通过这一研修交流平台,让大家教有所获、研有所得,从而促进老师们专业化成长。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的这次教研活动,是由去年县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胡世会老师主讲、校长亲临课堂、全体思政课教师参与的庄重而又严肃的一次活动。
首先,胡世会老师执教的这节《少年有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的内容,包括“有梦就有希望”和“努力就有改变”两目。本节课内容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承接了上一节《中学序曲》,学生的新起点;又为后面的有效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其重要性,胡世会老师特意选取“努力就有改变”作为本节的主讲内容,希望孩子们不仅能理解教材内容,而且能践行实践。
胡世会老师精心备课,深挖教材,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让整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将《努力就有改变》这节课讲解的十分清晰,并且紧扣课标,很好的体现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全校道德与法治老师奉献出一节高水平的示范课。
上课是践行,听课是学习,评课是交流。观看完毕,老师们分年级开展了评课、议课。我们既看到了胡世会老师以三个故事环环递进的引导学生思考的精巧构思,也看到了她在安排学生践行方面活动的不足。但是在表述自己的见解时却更有特色,真应了“给你一顶温馨帽,我只愿你快乐成长”。
胡老师首先就本节课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各环节设计思路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希望大家敞开心扉,不吝赐教。
接着老师们谈观课有感:
教师A说:胡老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设置了难易适中的问题,学习过程中,时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教师B说:胡老师用三个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为课堂增加了趣味性。教师C说:胡老师在探梦篇中设置的让学生带问题看视频《袁隆平谈两个理想》,不仅巧妙地把梦想和现实联系起来,而且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联系。从而实现了学生很轻松的总结出“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③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目的。教师D说:胡老师的板书简洁、明了,别出心裁。
然后,教研组长做小结:胡老师这节课有梯度、有深度、有高度。学生课堂活跃,积极参与,实现了在稚嫩的心里中下了梦想的种子的教学目标。但是若我上这节课,我会安排更多的学生活动材料,让课堂更丰满。
最后,校长发言:他强调了思政课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思政课的每一节课都要“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放在首位。本节课导入新颖,环节紧扣,在践行环节中若能再做提升,效果会更好……
总之,胡老师这节《少年有梦》让学生们明白了“少年为什么要有梦想?”、“我们如何实现梦想”,也知道了梦想与今天的关系,知道心中有梦、脚下的路才会伸向远方的道理。若能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更为灵活的、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小活动,用情景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用道德的渗透方式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从内心体验中做有效联结,探索、对话,“养”出道德实践,这节课就会更完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评课,我们对于教学环节的流程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明确了未来道德与法治课堂努力的方向。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有深度,课堂才有温度。教有所获,研有所得,这次教研是我们一次思维之间的碰撞。未来,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升学科素养,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一个人做好的状态是始终对学习保持一种热情,并不断的成长、发光、绽放,大家都做好的状态是相互扶持、一起发光、一起绽放。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为了我们的明天,我们已约定一起走。前行路上,我们将会遇见更美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