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 璠的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17:29 被阅读0次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反思

      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    杨璠

      参加2018年“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归来,捡拾起几天未动的教本,走进教室,没想到迎来孩子们一阵阵的掌声。“语文老师回来了!语文老师回来了!”喜悦的声音在教室里此起彼伏。第一排那个大眼睛女孩竟喊着:“我们伟大的语文老师回来了!”看着激动的孩子们,我也有些心情激荡。

    这节课准备上《论语十二章》,课前已经做了精心设计,准备上一节素素的语文课。等孩子们情绪平静下来,我以这样的导语引入新课:“孩子们,咱们今天要上一节充满文言味道的《论语十二章》,怎样才能有文言的味道呢?我们今天学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的模样,来点摇头晃脑,来点节奏感,好不好?”我先范读了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边背诵边摇晃着身子打着节奏。行动的力量远远大于语言的力量。孩子们饶有兴味地边读边摇晃着脑袋。十二章内容在舒缓的节奏中读完了,我问孩子们感觉怎么样,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太有味道了,这样读书既有趣味,又能体会到古人读书的情形。”

    第二个环节是疏通文意。

    我让孩子们把文下注释中的单个词注释挪到字里行间,然后口译课文。在预习当中,我要求学生这样做,是因为有很多学生只借助辅导资料而不加入自己的思考,也不会利用课本上的文下注释理解课文。有几个孩子率先举起手来,接着有很多孩子举起了手,可见我没在的几天,孩子们还是特别想念语文课的,自觉地做好了预习。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有很多创新生成。

    学习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孩子们借助文下注释疏通完毕,我问:“在这一章中你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有人抢着说:“我知道了,学习要不断地复习。”我继续追问:“你有没有好的做法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学生就说:自己每天晚上都要把当天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还要预习明天要学习的知识,所以自己成绩就很好,而且还有很多时间玩耍。这个孩子的经验分享既解说了这一章的内容,又教给同伴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说活学活用了。

    在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当老师容易吗?”学生都摇头说:“不容易!太难了,还要备课,还要改作业。”我故意说:“圣人孔子都说了,当老师太容易了,只有一个条件:温故知新就可以当老师了。”孩子们都笑了。然后我说:“你只要不断地复习旧的知识,加入自己的思考理解,有了新的体会和新的理解,那么你就可以当昨天的你的老师了,你也可以做你同桌的老师。假如你理解得更多,难道你就不可以成为老师的老师吗?”孩子们笑得更开心了。有人神往地说:“原来当老师还这么容易,还可以当老师的老师,太牛了。”看着孩子们得意的表情,我心里说:别得意太早,我只是让你们尝点甜头,小小地得意下,井在后面呢。

    当学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时,我首先强调“罔”和“殆”的区别,“罔”是迷茫、迷惑的意思,而“殆”是疑惑的意思。为了区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我启发学生举“学而不思则罔”的例子。有一个学生说:自己在数学课上只听老师讲,机械地接受老师讲的知识,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课后做题的时候就常常感觉迷迷糊糊,遇到稍微难点的题就不会做了。”这个例子一下子就把“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说得明明白白的,不用老师再多做解释。我又鼓励学生举“思而不学则殆”的例子。有一个孩子说:“刚刚他学习'五十而知天命’的时候,就很不理解。但是经过老师补充讲解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就是50多岁,她一下子理解了,原来50岁在古代已经是长寿了,所以他就豁达了。这就是思考的时候加上不断地学习,查找资料,疑惑就会迎刃而解。”孩子们能从反思中学习,又能从学习中反思,真是聪明过人。

    而当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时。我问学生:“从这句话当中我们知道了学习有三个境界:知学、好学、乐学,那么你处于哪个境界呢?”学生一下子群情激愤,刘文龙说:“老师,我不在这三个境界里。我是爸爸妈妈逼我学的。”我说那你应该就是“被学”。孩子们被老师的新词逗笑了。

      刚接手刘文龙的时候,每天无论是正式作业,还是家庭作业,他一个字都不写。上课用书挡住脸,找机会跟左右同学说话,眼睛偷偷地从书缝里观察老师,根本没有心思听讲。

      有一天学《天净沙·秋思》,我本来要叫基础好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遍,他却举起了手。按他的水平是做不好范读的,可是看他手举得高高的,就想给他一个机会。于是叫起了他,他诧异地瞪大了眼睛,小声把课文读了一遍。我一听他没有任何错误,就立即表扬他读得很好,而且要求他再大声读一遍。他受到鼓励,大声读了一遍。这时他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立即坐了下来。可是我却要求他,再带领大家读一遍,他一下子脸红了,有些学生已经窃窃地笑起来。我鼓励他说:“不要紧,你刚刚已经读得非常好了。”他就小声对我说:“老师,我怕不行吧?”我又鼓励他:“你行!老师相信你肯定行!你看你刚才读的多好!”他听到我的鼓励,就带着全班同学读起来。可是读着读着他的声音就渐渐的小下去,而且声音也颤抖起来。我平视着他,站在他的旁边,他似乎感觉到老师给他的力量,声音又趋于平稳。顺利地读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也兴奋地看看左右同学,一脸的骄傲。以后上课,他就经常抢着发言。有时候回答错了,有时候说对了,不管是错与对,我只管表扬。我知道,刘文龙缺的是赞扬,需要的是赏识。后来,对他的错误,我也会委婉地指出,告诉他一定要思考好了再说,并及时提醒他做笔记。

      针对刘文龙刚刚说自己是“被学”的情况,我启发他回忆自己语文课堂的变化,问他是否感受到了带领全班同学读课文时的自豪感,他笑了,全班同学也会心地笑了。

      刘文龙的问题其实代表着班上三分之一的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很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耐心地去教导,相信他们会走得更好。

      解决了这些学生的思想问题,我又追问:“在这四个境界当中,最高的境界是哪个?”学生说:“乐学。”我趁势启发学生:“我们为什么不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呢?”我趁势讲述了人类从茹毛饮血到驯养动物的进化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是快乐的。学生听了以后都说:“唉呀,原来是这样的,我们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有书本上的,还有课外的,还有很多的社会技能,还有人际交往,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快乐,特别是当我们现在正处于基础阶段的学习,更要把课本知识跟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习变成快乐的事情。”把文本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一下子把枯燥的内容变得很有趣,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浓了,视野也变得开阔,不再把学习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

    当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时候,我对“三人行”又加入我自己的解读。我说:“必有我师焉,它应该指的是几个人走路,里头肯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比如说‘一字师'的故事。只要别人比你某一方面好,那么他就可以在这方面当你的老师。假如说你周围有三个人,你从每个人身上发现一个优点,那么你把他们的优点学过来,再加上你自己的优点,你不就有了四条优点了吗?你是不是就成了最强的一个呢?”初一的孩子,可塑性太大了,都很有上进心。听了老师的话他们兴奋地说:“好呀,我立即就向我周围的人学习他的优点。”这一章内容已经心领神会了。

    当学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时,学生对这一点很不理解,脸上带着疑惑。我说:“'临阵换将兵家之大忌’,这句话听过没有?”有些人说听过,我继续追问,“临阵换将会有什么效果?”“有的时候会打败仗,在古代打了败仗就有可能亡国。”我乘胜追击:“一个主帅对于一个军队,对于一个国家重要不重要啊?”有个孩子想明白了:这一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一个人的志向和军队的主帅做了对比,突出说明了一个人的志向要比一支军队的主帅重要的多。一人通,百人通,这个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一公开,全班都恍然大悟。

    在教学当中我们有了很多创新生成,孩子们越学越有兴趣,我趁机布置了拓展延伸作业:课外阅读《论语》,积累十个出自于《论语》的成语,并释义、造句。作业虽有难度,手写任务却并不多,相信孩子们会完成得很好。

    在愉快的下课铃声中,我们结束了这节课。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遵从了曹公奇老师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微报告中所讲述的“课堂教学目标要少,要以语言文字为主”的原则,设计了三个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的味道。

    2.理解每一章内容,感知《论语》的内涵。

    3.熟读成诵,积累传统优秀文化。

    备课的时候,我没有先读教参,而是自己把课文背下来,再在文本中注上自己的解读。害怕理解有不当,也查找了《论语》原文和注释,再结合学情做了精心地设计。

    我也学习马虹丽老师在《追求有效对话,营造智慧课堂》中讲的“课堂要善于追问,追出创新,追出深入理解”的方法,把学生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轻松,更愉悦。

    这节课我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实现了由“知学”到“好学”再到“乐学”的三境转换,这节课上我也体会到了“授人以渔”的快乐。反思这节课的目标,反思这节课的设计和课上的生成,我觉得这节课是一节有效的课,有价值的课,这也是国培带给我的教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gzf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