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地面课终于到了,这次张老师讲的是防御,101种防御机制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理解不了,真的很深奥,很难懂。虽然难懂,我却越来越喜欢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越来越觉得它很有味道。然而读书再认真也不如听老师的课更能带给我心灵的洗礼与滋养。关于防御的课程,我有以下的感悟:
一、自己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将自己的不安全感带给了孩子。
回想自己一直以来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完全复制了母亲对自己的态度,无论怎么做都不够完美,不够获得称赞,永远都是指责的口气——我终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自己对母亲有很深的怨恨,直到她帮自己带孩子才有所缓解,未结婚前甚至不愿意回家面对她。一个画面常常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不到七岁的我背着十个月的妹妹在前面走,母亲在后面边拳打脚踢边怒声责骂。原因是天黑了,干完活回家的母亲找不到孩子,只得拖着疲惫的身体再出去找,她有满腹的委屈与劳累无处发泄,我便成了最好的出气筒。
长大后自己独自骑车在路上,有时会忽然窜出一种冲动:如果自己骑车冲到轿车底下会怎样?
然而矛盾的是,自己又是个听话的孩子。小的时候因为不听从,受到的是母亲的打骂和无休止的哭诉与眼泪,那时没有人支持自己,安抚自己。常听家里老人说,别看你现在性子那么绵软,小时候那就是个倔脾气,你娘打得再狠也不服软。八岁以后她的话我就完全听从了,即使不愿意也不再去反驳。所以在很多关系的处理中,自己从不会说不,不愿意,不喜欢,那就躲着吧!这是不是隔离和负性幻觉呢?
听了老师的课我知道了,小时候在原生家庭受到的心理创伤,让自己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没有什么可以倚靠,只能自己更加努力才可以强大,所以只想将自己能抓住的使劲去抓住:上学时努力学习,让自己的成绩排在前几名;工作后努力工作,争取得到更大的提升,什么都不可以阻止自己前进的步伐。一直以来自己的信念就是:工作是最重要的,一切都要靠自己。而且内心里一直有个念头:你很差劲,只有更加努力才可以被人喜欢,被人认可,我想这就是老师说的镜子中找不到自我了,只想从外在镜像中找到自我。
有了孩子后,将自己的不安全感施加到了她身上:学习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只要努力便可以有好成绩;努力多掌握点技能便会多一条出路;努力学习才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才可以生活得更好。却没有认识到孩子是迷茫的,她根本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在我们的压制下她也失去了自我,她所做的都是我们大人要求她做的,所以她用隔离、压抑、克制来减少痛苦感受,用转向自身来攻击她自己,因为她是孤立无援的,是惊惶不安的。
孩子不到十个月便断了奶送回了老家,让父母帮忙带,期间一直是在老家待一段时间,再回到我们身边待一段时间,直到两岁半上幼儿园才真正留在我们身边。父母一直说孩子小时候非常乖顺,非常好带,现在想想是因为那时候没有一个陪伴她、给她依恋、温暖、支持她的妈妈,没有让她可以调皮捣蛋的人和环境,所以她没有安全感。所以在碰到各种问题时,作为妈妈的自己没有能成为她内心的坚强后盾,没了安全感的她便害怕、胆怯、退行了,退回到家里来躲避关系中的伤害。
二、自己是个有恋父情结的人,所以面对权威会害怕。
小时候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七八岁以前没有父亲的印象。其实父亲从没有打过我,但我却非常怕他,他总会用做老师的方式教育我:好好学习;做个好人。相比于母亲的没有文化、简单粗暴,或许在潜意识中只把父亲当作了偶像,当作了老师。被母亲万般不认可的自己,希望在父亲眼中是优秀的,完美的,所以只要面对父亲便会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做错了,表现不好。在学校里面对老师时、工作中面对领导时,都会潜意识中当作了父亲看待,明明自己是有想法的,却生怕说错了,做错了,宁愿不说不做,不表现自己;碰到事情宁愿自己忍耐、退让,也决对不去争取。自己的小心翼翼看在孩子眼里就是懦弱,窝囊,更给了她不安全的感受。
三、在教育孩子方面追求的是自己的感受,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所以孩子总说妈妈就是豆腐嘴刀子心,我想自己就是自恋型的吧。小时候没有得到的,就想要孩子得到;小时候没能学到的,就想要孩子学会。殊不知,在这些行为里面,满足的只是自己的愿望,自己的心理需求,以至于忽视了孩子的需求。自己小时候不就是被这样对待的吗?孩子成了自己被粗暴对待的翻版,同样的伤害又施加到了自己孩子身上。
四、认识到了自己一直没有学会如何陪伴孩子,不是只给她做好吃的,买好玩的就是陪伴,满足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对孩子小时候的陪伴经常是这样的:给她一堆玩具,把她放在干扰不到自己干家务活的地方,母女两人各忙各的。现在想来这哪是陪伴,这不跟把孩子扔在一边一样吗?陪伴她,就是和她一起玩游戏,一起看动画片,一起插积木,与孩子建立起懂她、理解她和她在一起的感觉。
在学习老师的课程之前常常会想,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孩子小时候,我或许还会如以前一样做。但现在我却认识到,没有什么事比用心陪伴孩子更重要:钱可以不那么重要,够生活就行;家务活可以不做,自己看过眼就行;工作更不重要,孩子大了再去争取也不晚。只有在用心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真正的理解和包容,才能真正欣赏孩子,尊重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指手划脚。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孩子小时候缺失的陪伴,希望现在补还能来得及,现在开始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希望还能来得及。
五、从个案父亲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自己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喜欢闷头做事,经常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是个神经大条的人,对自己对别人都缺乏觉察力,常常会觉得去琢磨别人太费脑子,或许这就是从小克制了自己的想法,用负性幻觉减少伤害的痛苦来麻木自己,久而久之,感觉便再也不敏锐了,语言表达更贫乏了,所以以前孩子经常会说我三句话拍不出一个屁来。孩子遇到的困难、情绪低落自己没能及时觉察到,也没有给予她足够的支持去应对困难,不懂得理解她,欣赏她,给她心灵的动力。在这重重的危机面前,作为妈妈不仅没有保护她,反而给了她更大的压力:妈妈小时候学习多努力!成绩多优秀!孩子背负着这重重大山,真的走不动了!
孩子是优秀的,只因有不懂她的父母,让她无端背负了很多,未来的路,作为父母我们会将所有的负担给她卸去,让她自由地成长,回归她想要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