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了里面的道理、知识点,
而是通过学习,触发我们自己的思考,把我们自己的生命力唤醒。
《传习录》第46条说,现在人没有做到“发而皆中节之和”,是因为还没有完全实现“未发之中”。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现在人做不到事事合适恰当,充满焦虑,是因为没有克除私意恢复本心光明。
如何才能做到“未发之中”?
《中庸》说“戒、慎、恐、惧,《大学》里说”致知格物“
戒、慎、恐、惧,致知格物,这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致良知
“致”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在事上磨,在事上炼。
磨的,炼的就是把私意克除。
具体克除哪些私意,如何克除,
是我们每个人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反思、去觉察唤醒恢复我们的良知。
每个时代、每个人、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期遇到同样的事,所要克除的私意都不相同。
因此这世上没有固定的标准,固定的文字来指导我们具体哪件事做到什么程度是“中”“和”、
也可以这么理解《传习录》,它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记录都是从不同的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人与事、来阐述要在事上磨、事上炼克除私意才能恢复光明的良知,
只有依良知而行才能做到“中”“和”,
才能使自己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的生活。
我们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了里面的道理、知识点,
而是通过学习,触发我们自己的思考,把我们自己的生命力唤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