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子辛
汽车在普罗旺斯乡下转了十八个圈,才在一间餐馆门前停下,嫩绿色的爬山虎把餐馆淡黄色的石墙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几扇窗户在正午阳光下忽闪着眼睛。若不是玻璃太滑让爬山虎无法施展拳脚,可能整个餐馆都得完全隐形在一堵绿墙之后。
在口碑甚好的《米其林餐饮指南》中,恒河餐厅被评为一星餐厅,别看印在指南上的这颗星星小的都快看不见了,但在饕餮者心中比什么都亮,否则自称为美食家的郑鹏也不会为了一顿午餐而踏破铁鞋的找来.
真佩服那些撰写指南的美食侦探们,总能找到一些位置偏的连GPS都无法定位的餐馆。话又说回来,一定是大厨自知手艺了得,更明白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才能让那些最挑剔的鼻子主动探出车窗,左嗅嗅右嗅嗅,就像最灵敏的猎犬,顺着香味就能逮到猎物。而往往就在这寻找的过程中,味蕾就已经提前绽放。
米氏指南已在欧美国家流行了几十年。如果说《孤独星球》系列是背包客的圣经,指引他们找到最便宜的吃住行,那米氏指南就是享乐主义者的圣经,告诉他们哪儿的餐馆最棒,哪儿的酒店服务最佳。两本圣经获取公信力的方式都是派出私家侦探微服私访,手握的王牌都是客观公正。有个小段子这样说,一个负责评星的美食侦探实在太出名,为了不被餐馆老班认出而被区别对待,每次出门都得易妆易容。不过老板们也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学会了一套识别他的办法,如果一个人穿的严严实实地来吃饭,点许多菜,点各种酒,肚子有点凸,吃饭时还不摘围脖,那就得多看俩眼了。
凡是被米其林指南评星的餐馆,就如同获得了一尊美食界的奥斯卡,主厨做梦都会笑,走路都得摇尾巴——如果有的话。当然一起鸡犬升天的,还有菜单上的价格。
恒河餐厅分成室内室外俩部分,郑鹏只在去洗手间时才走进室内看了一眼,里面布置得雍容华贵,就像出席社交晚宴的法国贵妇,连头发丝的摆放都不能乱。可从玻璃折射进来的阳光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这让贵妇看起来有点面冷,不大容易接近。还是外面好,阳光充沛,微风轻拂,吃什么都有胃口,喝什么都容易醉。
室外俩棵高大的桑树下摆着六七张餐桌,桌布白的像在石膏水里浆过,桌旁的椅子都是黑铁铸造,挪动时得费点劲儿。每把椅子对应着一只白色餐盘,几副刀叉,还有几只高矮胖瘦的酒杯。在法餐的等级序列中,刀叉和酒杯的数量决定了用餐的规格。
在郑鹏右手边有一张双人桌,一对老夫少妻相视而坐,老先生从头到脚一身白,白胡子、白西装、白皮鞋,而美艳的少妇则一团火红,红礼帽、红嘴唇、红裙子、红指甲、红高跟鞋。要是谁给他们画肖像,只用俩种颜色就足够了。郑鹏心想如果这对夫妻跟他一样只是路过的游客,那这身打扮就有点过分隆重了,但是或许他们可能只是普罗旺斯普普通通的乡下农民,说不定这位老先生早晨还穿着背带裤挽着袖子拾掇了一下葡萄藤,中午回家洗澡更衣,然后带着老婆漂漂亮亮的出门吃饭。
郑鹏说他的这种假设是在看完英国作家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的一年》之后做出的。彼得先生在书中写道,连给他洗地板的清洁工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本地哪家米其林餐厅最名副其实,哪家又刚换了厨师。
每天中午清洁工还会暂时抛下手头正忙的事情,脱掉工作服,换一身干净得体的衣服,到附近餐厅安享俩个小时的口舌之欢。
所以郑鹏猜坐在旁边的那对夫妇是本地人,只有法国人才会把胃看成全身最重要的器官,而普罗旺斯作为法国物产最丰饶的地方,当地人对自己的口味更是兢兢业业地呵护着。因而也就没人奇怪他们会以最隆重的打扮去庄严对待每一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吃。一旦在餐桌旁坐下,没有俩三个小时就别想让他们起身。反正在普罗旺斯大家有的是时间,反正时间就是用来慢慢消磨的。
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难怪法国人的幸福指数很高,他们春天上班、秋天罢工,冬天过节,即使在最繁忙的春天,如果刨去吃饭,真正干活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