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周的创新展示课已经结束,看了十多节同种类型、不同内容的数学课,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课的时候一派祥和的学习氛围。但转过身,似乎所有人要开始焦虑起来;学生基础差,教学进度慢,期中考试难度比平时的大,该怎么办?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如何突破这些问题,只是简单的抢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读书、总结、思考,才是打破被动局面的有效途径。
回到“阅读+写作”的活动上来,我对新闻和新闻工作者有了更深人的了解。
第一,提升表现力,就要加强学习力,在忙也要读书,勤于思考,边干边总结,厚积才能博发。一个人如果长时间沉浸在固定的工作环境中,思维难免僵化,要读点文学和其他知识性的书,可以活跃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打破环境的束缚,打破语言使用上的障碍,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法。比如说,当你第1000次用鲜花来比喻女人的美丽,估计话才出口,我们心中的她,就有了离开的念头。重复的次数越多,越缺乏新鲜感。重复1000次的人不一定是自己,但只有我们没有新意,我们就是在重复。
第二,没落的不是平面媒体,而是被“平面化”的思维,是被磨平的进取心。互联网时代,对身处其中的我们,是机遇,也是挑战。不管你是谁、身处什么行业,都会受到它的冲击和影响。对我而言,这是个最好的练习写作的时代,因为文字太多了;这也是一个很难在写作中获取信任的时代,因为文字太多了。但,中国经营报社李佩钰却告诉我,不管媒体载体如何变,总是需要有可供传播、有利于传播的文本,而文本就是内容,仍然是“内容为王”,这面大旗不能倒。所以,只要方向是对的,努力,就会有价值。
第三,讲好的故事很重要,讲契合主题的故事更重要。毕竟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故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具体。一具体就生动,越具体越生动。不要用大而化之的模糊语言,要多用实在、具体、容易理解的语言。
2.动感。动才生机勃发,动才会在读者头脑中映现生动表象,激发其情感体验。
文章的动感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故事本身,二是口语化的快节奏,三是多用动词。
3.简洁。一是结构上,要单刀直人,开门见山。二是叙述上,不拖泥带水,节外生枝。
4.连贯。一是要注意上下段落的流畅转接。二是别让表达产生梗阻,尤其在数据的运用上。
一般地,抽象的数字一多,阅读时目光至少要慢下来,甚至心里暗忖一下,这会导致阅读兴趣的中断。因此,要特别重视数据使用的技巧。其一,要模糊化,尽量用概数,一目了然。比如增长95%,不如说几乎翻番。其二,要形象化,要善于用比喻和常识代替枯燥数字。比如一顿饭吃掉多少多少,不如说一顿饭吃掉一头牛,形象、具体、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