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穷游的恶性循环
近几年,穷游一直被一众媒体用“无良”的方式报道着,什么“某某小伙仅用百元旅行 N 地”“某某姑娘旅行N 个月搭XX辆车仅用千元”等等。再加上一些“无知”的所谓的旅行者发帖,以自己“漂亮”的穷游数字作为炫耀的资本。(我也曾是无知者中的一员。)
如此低消费的旅行,博取了无数我这等穷逼的眼球,也勾起了无数我这样囊中羞涩的屌丝们的欲望。于是,我们看着自己瘦弱的钱包,依然可以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并时刻整装待发。上路后,凭借着网上那些恶俗的攻略,一路蹭吃蹭喝蹭玩,发现好像确实不用花很多钱。
旅行归来后,便到处用超低消费烘托自己的牛逼,到处怂恿身边的人和网友开启穷游之旅。或许你本来也没太想出发,但当你看到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和网上的帖子以后,心中早有冲动的你怎能抵过这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最后,你终于也上路了,也凭借着那些恶俗的攻略,一路蹭吃蹭喝蹭玩,发现好像确实不用花很多钱…旅行归来后,你也开始到处用超低消费烘托自己的牛逼,到处怂恿身边的人和网友开启穷游之旅。于是,又进入了一段恶性循环中。
是穷游,还是“不要脸”
在穷游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时尚”的今天,许多人一味得信奉那些花钱少的旅行者,鄙夷那些花钱多的。但他们可能从未想过,花销多的人可能花的都是自己挣来的血汗钱,人家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而花销少的旅行者中,也许有一部分人是靠着“不要脸”一路蹭下来的。
许多人都还从未意识到自己在蹭,亦或是觉得自己心存感激,以后去帮助别人就足够了。但可能就因为你所谓的穷游,给路上那些善良的人们造成了客观的,且不可挽回的不良影响。别人好心帮助你,是他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但如果你照单全收,就是你的“不要脸”了!
为什么我反复强调某些人“不要脸”,让我为你举两个例子:
例一
旅行经验稍微丰富一点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去过一些比较穷,游客罕至的地方。假设你到了一户条件清贫的人家,他们拿出平常都不舍得吃的东西来招待你,接着你一定会被这热情地道的乡民感动,一边感受着这来自世界最质朴的善意,一边觉得自己仿佛获得了旅行最有意义的东西,然后沉浸在自己的小幸福中。
在你沉浸于个人收获的同时,你可曾想过,你吃掉的东西可能是人家要吃好几顿的?你这一顿可能给本就拮据的淳朴乡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如果你说自己事先不知道,知道的话肯定不会这么做,那依然改变不了你“不要脸”的事实,因为这件事已经发生了!
我很欣赏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他们在旅行中,如果觉得给乡民造成了负担,就会很真诚得给些钱表达心意。即使乡民不收,他们也会在走之前,偷偷放在容易发现的地方再离开。
例二
假设有一个背包搭车的人 A,搭了自驾旅行出来的 C 的车,聊着聊着就快到饭点了,接着 C很客套得问A要不要一起吃饭,然后A 听到 C 要请客,立马“好啊!好啊!”C 原本只是中国式的寒暄一下,没想到 A 就爽快答应了。到了饭桌上,C 也不好意思只点两个菜,于是就点了三个。
跟一直吃压缩饼干比起来,A 自然吃得很高兴,C 也没觉得怎么样,但从此以后就再也不载背包搭车的旅行者了。为什么?因为穷游从来都不是背包搭车旅行者的专利,自驾的人也可能是出来穷游的,谁说开车的人就一定很富裕了!
C 原本可能也想省钱,只打算饭点吃碗面打发一下,可没想到最后多花了好几倍的面钱。所以 C 就想:“载了下一个背包搭车的人,没准又得请吃饭,为了杜绝这种“没准”,从此不载,图个省心。”
如果你觉得 C 是因为他自己死要面子活受罪,而不关A任何事,那你不仅“不要脸”,还特别无耻。无论别人请不请你吃饭,只要载你一程,你感谢人家就是应该的。在这基础之上,你要学会拒绝,并且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果你无法分辨接受还是拒绝,那请选择拒绝。
我眼中的穷游
不要用你那出于个人目的的穷游,去消耗这世间的善意,并给那些善良的人造成负担。只要是在不给他人制造负担的前提下,无论任何形式的穷游,都值得被尊重和推崇。对于只会制造麻烦的穷游者,我想说的是:“没钱,就别 TM 出去旅游,好好工作赚钱!”“有钱的,更别 TM 用别人的爱心和钱,去满足自己的体验和装逼需求!”
不劳而获绝对是可耻的,我现在所理解的穷游,应该是在自己的预算范围之内,力求获得最大化的体验,将有限的预算高效率得分配在各项花销上。高性价比和高效率的花销,往往也让你不得不在某些方面过得苦逼一些。
这种自给自足的有限预算,催生的自导自游方式,才有苦中带甜的滋味,也正是我心目中穷游该有的样子!
以上均代表我的个人观点,我写我想写的,你思你想思的,反正我就曾不要脸过,重要的是知错就改,而不是一错再错。只针对某些人,请勿自行代入,代入后请勿来秀智商下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