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想国》第七卷

《理想国》第七卷

作者: 周洲粥舟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10:44 被阅读0次

如今我们也陷入在这种屏蔽狭小的自我认知里, 被自身的无知与偏见束缚,安于现状是我们最大的漏洞与毛病,而我们没有去填补,而是将这个漏洞无限放大再着手去把他人拉入一起蔓延这个毛病,被牵引着而失去了独立思考。在惯有的常规形态中日复一日,在最熟悉的地方接受着从洞外投射进来的自以为的"真实"本身。

直到有一天,常规模式被挑战,被先驱者否认,提及新事物和打破旧的传统认知,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极为反对的,就像这个洞穴故事后,出现了对人的由来的定义,"地心说"和《进化论》的出现在社会上的强烈反应。在洞穴里,先驱者可能被殴打驱逐,人们始终跳不出这个固有思维,要是受到了教育了呢?会是怎样,是否会拥有了接受新事物的好奇心,在有了足够的说服力和强有力的依据的时候,跳出桎梏,并勇于推翻过去潜在的认知去重新接受习惯新的东西,建立新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念。我想我们应该要这样,拥有着自己的思维并要做到不让它腐朽。

正如文中所谈及到的,它的确就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任何人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见了善的理念。

一个国家一个城邦的稳定取决于统治者的各项能力,统治者与立法的目的是在于让人民民众不致各行其是,而是把他们团结成成为一个不可分的城邦公民集体,一个领导者一个领袖需要站在高处拥有超乎常人的大局观念,又能把自己定位在平民在位来和大家相处。

想要选取一位优秀的国家管理者,想必是不能把权力当成唯一,如是把权力当成唯一后,纠纷腐败战争定会接踵而来,这样带来的只是一个城邦一个王朝的推翻。把权力置身于身外后,仍能尽心尽力的管理好国家,

那这就是心灵从朦胧的黎明转到真正的大白天,是真正哲学的存在。

理性,在万物之中尤为重要,灵魂使用纯粹理性,则会通向真理本身

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一系列的对话中,讨论 算数算学、几何学天文学,都是作为理性培养和形成的关键,这也成为他们选取候选人的依据。

不能把原来本是物质事实的东西看做是评价的标准,肉眼都可以完成了,几乎所有眼睛没有缺陷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该拿什么来作为衡量呢?是思考,能看见事物本身的人是大多数的,但透过事物本身去寻找实质是极少数人愿意并且能做的,一个领导者,在极其丰盛的灵魂内是需要自己的思考的,这些思考,也正是辩证法的存在。

具备理性与意见的结合,是不可缺少的

于是最后也就有了看见善本身的时候,他们得用它作为原型,管理好国家、公民个人和他们自己。

相关文章

  • 理想国第七卷

    理想国第七卷 第七卷一开始,紧接着第六章为了说明理念论而举的日喻和线喻,柏拉图接着举出了他最有名的洞穴喻,他认为我...

  • 《理想国》读后感(上)

    《理想国》读后感------柏拉图 柏拉图《书札》第七卷:“推崇真正的哲学,是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

  • 729 理想国之洞穴理论

    所谓教育,就是让灵魂转身。 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洞穴隐喻”,读来意味深长。 在这个故事中,...

  • 关于知识和摆脱困境

    最近读到了关于柏拉图关于知识的论断,在《理想国篇》第七卷,提出了著名的“洞穴比喻”,这个比喻假设发生了这么些事情:...

  • 2018.12.27.洗脑

    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的...

  • 《理想国》第七卷

    如今我们也陷入在这种屏蔽狭小的自我认知里, 被自身的无知与偏见束缚,安于现状是我们最大的漏洞与毛病,而我们没有去填...

  • 柏拉图与教育——《理想国》卷七

    《理想国》作为柏拉图中期作品,包含了大量柏拉图成熟思想。本书第七卷主要讲述了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对人进行培养,一个国...

  • 柏拉图的洞穴(转)

    “洞穴比喻”出自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比喻讲:在一个洞穴的底部关押着一群面对着墙站立着的囚犯,这些囚犯被铁链牢...

  • 柏拉图的洞穴:真知与教育

    柏拉图的洞穴是写在《理想国》第七卷的开头,要理解洞穴理论我们就应该了解苏格拉底的谈话为什么会引向洞穴理论。在前面几...

  • 走出柏拉图的"洞穴"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隐喻——"洞穴隐喻"。 假设有这样一个洞穴,里面漆黑潮湿,外面的光一丝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想国》第七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fw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