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当某件事达到一定程度后,有些人喜欢维持现状,觉得这样就已经很好了,不愿再进一步去拓展自己,或满足当下这种生活状态。而有一部人却一直在奔跑,努力地让自己越来越优秀,或越来越幸福。
这就是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对自己的评判和要求。前者为固定型思维模式,总有一种惰性思想,不愿意走出舒适区,更不愿做积极改变。后者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喜欢不断接受挑战或继续努力,习惯用全新的方式看待或解决问题,从而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在《终身成长》一书中指出,想要终身成长,就要看一个人在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惧区停留的时间多少。
在我们的生活中,越经常、越顺畅地重复一些固定流程,我们就越能感到舒适。要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我们要去做一些让自己感到不太舒服的事情。很多人都是一边抱怨现实不合心意,一边又不愿意跨出舒适区。
同事老赵前段时间很郁闷。在他负责的医疗组内,工作7年的同事小张,在晚上值班时没有请示老赵,直接为一急诊患者做了造影检查及手术治疗,为患者快速明确了诊断,赢得了最佳治疗时间。
要知道,这可是老赵工作了快二十年,才能独当一面的“绝活”啊!工作7年的毛头小子就敢尝试并获得了成功,还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也让老赵危机丛生,气不打一处来。
老赵以小张越级诊疗为由,找科主任去“理论”。主任却肯定和表扬了小张,反过来,还严肃地批评了老赵,指出老赵这几年太放松自己,心思没有在工作上。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老赵没有想着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专业,提升自己的技能,而是吃老本,混吃等死,只要没有患者投诉就高枕无忧,到头来被年轻人嫌弃是必然的,患者也不会找老赵看病。
反观小张,从工作第一天起,时刻不放松学习,每天都能在科里看到他的身影,每次只要有患者手术,也总在一旁勤学苦练,小张用7年的时间,靠自己的努力达到了老赵的技术水平。
如果老赵也像小张一样不放松自己,时刻学习前沿医学知识,保持和精进自己的技能,一直处于螺旋上升的状态,恐怕他的水平也早已超过科室主任的水平,也不至于觉得能做这种级别的手术而沾沾自喜。
老赵没有给自己设置太大的挑战,或者没有将自己推出舒适区,难怪这次让小张给他上了“后浪将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一课。
老赵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一晚上辗转反侧,一夜无眠,主任的话久久在脑中回响。是啊,再不努力,真的就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
从那时起,老赵像变了个人一样,每天耐心地管病人、出门诊;和科里同事探讨前沿学术动态;参加学术讲座和继续教育培训;碰上有疑难危重患者,也积极参与诊断及救治,重大手术积极申请参加;更重的是,老赵居然向医院申请上北京进修,一度被院领导在医生大会上点名表扬,鼓励年轻人向老赵学习,向老赵看齐。
从老赵的例子不难看出,老赵一度在自己的舒适区泡了很久,直到小张的出现,才让他感到了无形的压力,体会到了被替代的恐惧。如果不想被淘汰,老赵就必须正视恐惧,跳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做到与时俱进,潜心研究业务技能,提高自己、突破自己的瓶颈,取得持续的成长与精进,才能有所成就。
老赵的改变,就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改变,即从固定型思维模式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终身成长。
梁启超说:“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我们长期沉溺于舒适圈,就会渐渐麻痹自己,变得懒惰和颓废。
我们只有在任何事情上,时刻能居安思危,并适时走出舒适圈,我们就会持续成长与进步,我们的人生也会越来越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