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的步伐是轻盈的,只是用手轻轻托着父亲的一只手,在拐杖的助力下父亲就顺利完成了昨天一个晨间跋涉的路途。
温的淡盐水打开酣睡一夜的喉咙,顺带着饭前的药一起送下。
父亲拿着一粒小小长方体的白色药片反来覆去地看,我好奇地问:爸,你在看什么?父亲眨着眼睛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手中的药片儿说:我记得以前这个药上是有字的。
是的,之前那个药片中间有一个凹进去的线,将药片一分为二,药的反面写着药名。
这次住院期间大夫根据身体指标调整用药,厂家不一样,两种药片长相也变样儿,父亲的记忆里存储着原来那种药片的长相。
只见父亲又一次将药片放在左手心里,右手将药片上下左右前后翻个儿,仔细端详。
我含笑告诉父亲药片的个中缘由,父亲如释重负般放心将药片放入口中,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水,一仰脖子,药吞服。
说着,父亲从沙发上站起身,用力抖了抖身体,站稳后,左手伸向我,右手拿起拐杖,下巴颏儿向阳台那边指了指,迈出了脚步。
阳台外雀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忙碌着,有的在地下觅食,眼睛机警地观察着四周,尖尖的小嘴不停地啄那看不见的食;有的在枝头欢唱,一唱一和此起彼伏。
父亲坐在靠窗的椅上,背后是一窗框杏子熟了压弯枝条的景色,我拿了小板凳,坐在父亲膝前,旁边是自家的发财树郁郁葱葱地绿着。
接着刚才的话题我问父亲,爸,吃药都那么认真,你的认真劲儿是打小就有的吧?
父亲腼腆地笑着说,应该是吧,应该是从练书法的时候学成的。
父亲见我好奇,接着讲下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学书法,老师要求很严,从仿写开始。
老师叫杨华,是村子里的女婿,从一个叫山泉的小山村来,山泉村距离学校有十里地,老师平日里就住在学校。
字写得好,老师会表扬,会在写的好的字下面红色的圈儿;如果写不好,老师会留下来一笔一画地再教你写,直到学会了,写好了,才让回家。
有时,总是写不好,老师也会打手板,手板是木头做的,一尺长,打起来很疼。
为了得到表扬,也为了不挨打,为了不被留在学校,日子久了,就养成非写好才罢休的习惯。
老师既教数学也教语文,记得老师打一手很好的算盘,噼噼啪啪的。
我们也跟着老师学打算盘,当时特别喜欢,就觉得算盘珠子上下跳动的感觉很好,觉得算盘珠子相互击打的声音也特别的好听。
每年过端午的时候,同学中有许多带粽子给老师吃,老师吃不了就会在村里找一头毛驴,驮着两桶粽子送回山泉老师他自己的家里。
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还相跟着去过老师的村子,村子里水很多,山泉水很甜,老师留我们在家里吃饭,师母很热情。
念到高小的时候我们就去了县城,每年放假回到村子里老师也已经放假。
想老师的时候,就会给老师写一封信送给村子里他的老丈人家,拜托人家给老师捎回去。
高小,初中都在县城完成。初中的时候,老师在学生里物色篮球队队员,爸爸因为机灵被选上,别的同学跑操的时候,我们在操场中间练习篮球。
前锋,中锋,后卫爸爸都打过,直到参加工作后爸爸一直都没有间断过篮球运动。
我用手比划了一下拉二胡的动作,侧过头来问父亲,爸爸,你的二胡是什么时候学会的。
父亲说初中,我接着说,记得爷爷和我说过,你们上初中的时候家里很穷,哪里有买二胡的钱呀?
父亲笑了笑说,借呀,问学校借二胡。学校离家远,有时周末就不回家,在学校琢磨着怎么拉二胡。
那口琴呢?口琴是买的。口琴不能借,不卫生,把吃饭的钱省一点攒下来,攒了很久才买了一个口琴。
不会吹可以问呀。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然后比划着用右手食指指向鼻子,很快手食指又指向了嘴巴,意思是鼻子下面有嘴呀,可以问。
我的面前仿佛看到父亲孜孜不倦练习口琴与二胡的样子。
那手风琴,脚踏琴又是什么时候学会呢?父亲微微地笑着告诉我,是在上中师的时候学到的。
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基本是通才,除了正常的文化课的学习,学校有音乐课,绘画课,体育课。
父亲说学校专门有音乐教室,墙根放着许多的脚踏琴,还有手风琴。
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就开始练习各个乐器,其实每个乐器有自身的特性,又有其共同的地方,只要学会了一种乐器,其他乐器稍加留意,学起来并不太费劲。
那绘画呢?我又问。有老师教,但更多的是临摹,父亲说着还在旁边我晒着的一张夏被上用手指写"临摹"两个字。
讲到这里,父亲给我讲他们出板报的事。读中师的时候,学校走廊里有一长溜都是各个班的板报,父亲说他们班的板报前观看的同学最多。
父亲说他不仅写粉笔字,还画报头。板报获奖给了父亲与另外一个出版报的同学最大的鼓舞,为了让板报内容新颖,父亲学会很多种字体。也为了更好地出好版报,不仅从老师那里学,而且通过各类书籍的学习来提高自己。
老人家讲过去的事情讲得津津有味,我听得入神,不仅在听,还在想,我们通常要从这里学,那里学,其实,自己的身边,比如我的父亲,就是一本厚厚的书呀。
从老人家的身上,我学到了积极,向上,乐观,爱学习,爱运动。
今天早上聊得只是父亲上学期间的一些事情。参加工作后职场上的拼搏,人际关系的交往,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勇气,取得成绩时不骄不馁的气度⋯⋯,一定还有很多。
我要把它记录下来,我要把这根上的事情写下来,讲给孩子们听,讲给孩子的孩子们听。
我们从哪里来?带着怎样的基因?去到哪里去?如何发扬光大?如何扬长避短?
这时候,母亲的房间里传来了几声咳嗽的声音,父亲关切地看向母亲的房间,低头与我和颜悦色的说:去,去看看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