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父亲节
文/隋广华
这是2018年2月28日春节,全家在春城家园小弟家吃团圆饭时,大哥抓拍的暖心瞬间。照片上的老爸老娘笑得春意盎然。
出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老爸,一生久历艰涩。虽然老爸天资聪颖,上小学从一年级直接跳读三年级,最终还是读到初二就辍学回家了。他是长子,要帮助爷爷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当年爸曾有机会考大学,以他的智商,考内师大中文系不成问题,但奶奶不同意,爸也就放弃了。
爸没有丢下课本,他19岁参加工作,自学完初高中课程,又参加了昭乌达盟汉语言文学系的函授学习,拿到了大专文凭。
老爸文理科全通,算盘打得好,也懂体育,会拉二胡、弹月琴,写一手好钢笔字和粉笔字。
爸也有组织管理能力,25岁就担任了乡农中负责人。
爸爱好文学,年轻时曾在《赤峰日报》《辽宁青年》上发表文章。
爸当然希望儿女更有出息。可是大哥读完初中就回生产队干活挣工分了,爸在这点上跟奶奶一样,长子总要做出牺牲;我只遗传了爸的写作基因,数学太差,没能读全日制大学;只有三弟、小弟、妺妹考上了中专。
记得当年父子们一起看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抱着一个娃娃的照片,那娃好像名叫乐观,周总理还在照片上题诗一一,其中有一句“大乐观抱小乐观”。照片上的娃娃笑得甜,而周总理与邓大姐也春风满面。爸看了照片,评说道,我也是大乐观。小弟反驳他,你天天愁眉苦脸的,还说什么大乐观呢?
确实如此,看爸当年的黑白照片,除了在天安门广场上与学生的合影年轻帅气,笑得灿烂,大多面容瘦削,脸色凝重甚至忧郁。尤其是那张与初中毕业生合影更是如此。难怪,那时他身兼乡中学教导主任、初三语文任课教师,而家里还有好几个吃死老子的半大小子。如此操心受累,你让他怎么笑得出来?当然,这与老爸的气质、心理素质都有一定关系。他是一个心里搁不下事的人。
父母在,不远游。退休后的老爸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他一没闲,二没钱,所以像今天退休职工云游天下的事就免谈了。好在他有时间重拾诗文,也能自娱自乐。
如今,四世同堂的老爸,延续着他当年当领导的惯性思维,经常给儿孙打电话,关注点,从学校人事、职称到核酸检测,均是焦点、重点。当然,面谈时也涉及俄乌局势与国内时政。
现在的老爸,正常情况下,每天走步(室外室内),定时定量(还随时记录米数),去楼下艾灸馆做艾灸。因为血压高,不再写东西,但读诗文依旧。
老爸乐此不疲的事,是和当年的同学、同事煲电话粥,他们或经历相似,或意趣相投,或观点一致,有唠不完的话题。娘嗔怪爸跟儿子说话少,跟外人说话多。她不知道一一
家人之间,相处默契,无须絮絮叨叨;而故交乡党,唠嗑,或曰话疗,那是一种心灵需要。如同理疗,是身体需要一样。
愿老爸真正乐观起来,与老娘越活越年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