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作者: Ryanta | 来源:发表于2022-05-29 10:44 被阅读0次

    朱元璋的原名叫做朱重八,他的爹地叫朱五四,朱五四本来就是个农民,结果还死于了瘟疫,朱重八位仁兄像当时的无数的大众一样,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出头之时,可是他最后又是如何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了千古一帝的呢?

    还是得先从朱元璋的幼时的经历说起,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位朱元璋仁兄确实吃得了苦中苦,可是在当时,他却没有任何成为人上人的希望。本来他是给地主家放牛的,日子过得还好,他的父母是种地的农民,将就还能往下走下去,结果没过多久,当地就流行起了瘟疫,朱重八的父亲和母亲和她的哥哥全部死于了这场瘟疫,可以说朱重八就自此变成了一个孤儿。

    可是他也要活下去啊,因此他最终选择剃度成为了和尚,另外在元朝的时候,对于和尚的待遇还是整体不错的,可是就算他当上了当时社会地位较高的和尚,他每天的任务仍然是游方四处去化缘,可是仍然填不饱自己的肚子。

    于是他就只好先这样混着,得过且过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出头的机会。

    到了后来,机会果真来了,不过是一个危险的机会。当时的元朝宰相叫做脱脱,派人去治水,就征集了很多的民兵。这些民兵在吃完水之后发现自己无处可去,最终全部造反了。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当时某位叛军的首领刚好是朱元璋的好朋友,于是便邀请他一起造反,那么此时的朱元璋应该如何选择呢?

    最终朱元璋选择了造反。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人造反都是这样的想法:毕竟造反的风险虽然很大,可是如果按照现在自己的状态去生活下去,那么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 也许造反还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而我们的朱元璋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最终加入了叛军的队伍。

    可是当他刚加入叛军的队伍,他就发现局势原来是如此不妙,他加入的主帅隶属于红巾军,他们攻占了亳州这一座小城, 结果是光在亳州这一座小城内就有5个元帅,朱元璋隶属的元帅还被人绑架了,差点被杀了,要不是朱元璋拼死相救,早已成为了别人的刀下之鬼。

    看着局势如此混乱,朱元璋又应该怎么办呢?很明显继续待在亳州已经毫无出路了,因为局势如此混乱,想要在亳州找到立足之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如果离开亳州又能去哪里呢?想从他自己的元帅那里要一点兵,然后带出去闯,很明显是不现实的事情,可是如果自己单枪匹马的跑出去,估计也不会落得什么好下场,早被元朝抓去当俘虏了。

    最终他做出了一个惊天的选择,他带着自己的23个兄弟就直接离开了亳州城,转向去南方寻找新的出路。

    在来到了这里之后,他先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盘,并且还召集了当地的民兵几万人,并且改自己的名字叫做朱元璋。朱元璋现在大概的地理位置是他的北边是宋(红巾军),西边是陈友谅,东边是张士诚。在这时,其他这几个人都纷纷称帝(还有更南方的天完政权),那么朱元璋是否要选择称帝呢?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肯定是会称的,毕竟称完地之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来追求他,因为当他当了皇帝,那么来追求他的人的地位也会增高,可是问题就在于朱元璋的地理位置实在是不够好。他的东西北全都有敌人,如果他此时称帝的话,那么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因此他就采取了当时大儒的意见,采纳了:“筑高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正确的决策,并且最终是他的实力一一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财政实力都增大了很多。

    接下来就是要攻打别人了的问题了,那么要先攻打谁呢?在军事实力方面很明显是张世诚要弱于陈友谅,那么如果按照先打弱的,在打墙的的思路,就一定是要先打张士诚再打陈友谅,可是朱元璋却并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他认为应该先攻打陈友谅,再攻打张世诚,因为不管怎么说,张士诚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当他拥有自己的利益而没有人侵犯他的利益的时候,他就很少会做出冒冒失失的举动,怕是丢弃自己的利益,而陈友谅则不一样,他很懂得兵法,所以如果朱元璋先去打张士诚的话,陈友谅一定会去支援,所以朱元璋最终选择先去打陈友谅。

    最终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朱元璋的船虽然小,可是很灵活,陈友谅的船虽然很大,可是很笨重,于是朱元璋就利用自己在这里的优点成功的击败了陈友谅。

    在打败了陈友亮之后,下一个要收拾的人也就是张士诚了,最终他也成功的打败了张世诚,并且收拾了第1个举起大旗的红巾军,几乎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后来朱元璋有一路北进,直攻京师,最终把元朝成功的赶回了北方,可是元朝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朝代,所以此后的史学家将元朝改名为北元。

    在朱元璋成功的建立了明朝以后,他才发现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如何设置官僚系统。

    在源头的时候,整个官僚系统整体用的是和唐朝类似的,最高的行政机关是中书省,几乎承担着类似于宰相的职位(或者说就是宰相)可是朱元璋却并不想拥有这样一个宰相的职位来限制皇权,当时的胡惟庸一案,使朱元璋更下定了决心,因此朱元璋成功的撤掉了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把三省6部改成了只剩6部,这6个部门都直接听命于皇帝。

    当然中央机关除了6部以外还有其他的两个部门,加起来一共是8个,分别是:吏部(管理官员升迁),户部(人口普查等),礼部(礼仪),兵部(全国最高军事机关),刑部(全国最高司法机关),工部(水利工程修建),督察院(全国最高监察机关),锦衣卫(特务),其中的锦衣卫(以及东厂西厂是太监办的,锦衣卫是正常人)是明朝特有的发明,专门为皇帝干活,也可以做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总不能让6部去调查谁会造反吧?)

    并且在地方上所有的地方机关也全部直接听命于皇帝,本来中间有一个类似于中书省的机关,直接被撤销掉了。在地方上分为了三个使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军使司,其中的布政使司专门管民生财务以及政治,在这三个中是最重要的。按察使司管司,最后一个管理军事。可惜的是这套制度会带来很多问题。

    其次,朱元璋也发现宦官是侍奉皇帝的人,那么自己的后代子孙重用宦官就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因此他直接严厉指明不能任用宦官为朝臣,可是就在他死后不久就出现了宦官王振执政,导致了差点儿使明朝灭亡的土木堡之变,不过整体明朝对于宦官的限制还是不错的,除了类似于王振刘瑾以及魏忠贤这样的人,就几乎没有任何宦官执政的情况(当然宦官执政仍然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儿子,太子肯定是要有的,那么不当太子的儿子该怎么处理呢?正常来讲都是不能重用,可以给荣华富贵,可是朱元璋选择的方法是分封,也就是给自己的每一个儿子实际的政治权利以及军事,他的想法很简单,射上30多个王,他们可以互相制约,可惜的是他的想法失败了,当然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提。

    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对待农民,朱元璋自己本来就是农民,因此他也特别重视农民,因为战争的原因导致中原的人口减少,因此他从山西等等地方迁人到中原来开垦土地,并且他还鼓励人们开垦荒山,开垦到的荒田全部归自己所有,并且免税三年。可以说是给农民了极大的好处,可是他也意识到被称为游民的到处乱跑的人,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他规定除非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否则正常的农民不能离开自己方圆100里的地方(或者说最远能到的地方就是县城中),想去更远的地方,还需要向朝廷申报,批准后才能去。

    可是朱元璋认为这仍然不够,他希望能以儒家的思想为基本做一套人伦的社会,因此他恢复了从周朝开始就一直设定的宗法制度,他让一整个村子的人全都是同姓人,这样的话,如果村子中发生了什么纠纷,可以自家解决,大大减少了官员的负担,并且也使整个村子的人更团结,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地主豪强欺压百姓的情况(因为往往都是一家人。)

    对于商人,朱元璋可以说是恨之入骨,朱元璋对于商人的理解,完全是基于他小时候,在他的小的时候,商人们全都是帮助元朝剥削百姓的坏蛋,因此官商勾结是当时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严重最可怕的问题。所以朱元璋下令任何有官员胆敢受贿的全部要被扒皮,商人们也不能当官(除非类似于三代4代不当官的,才可以恢复农民的身份,成为读书人去当官。),这使得本来在宋朝和元朝发展的非常昌盛的商业活动受到了巨创。可惜的是他不知道自己的法律条文,并不能完全压抑商人的行为,当然这也是后话,我们放在以后来讲。

    朱元璋看似如此完美的体质,是否会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是关于通商的问题,只要商业能够带来利益,那么就一定会有人为了追求利益而违反法律,在100多年后,因为商人们为了赚钱,所以全部私自的出海做贸易活动,还勾结上了日本浪人,给沿海城市造成了巨大影响,最终是戚继光抗倭成功,才把这些日本浪人几乎全部赶跑。明朝统治者在看到了这样的现状之后,也明白商人的通商是无法被禁止的了,因此就取消了海禁,自此商业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

    其次是朱元璋创造的政治形势,也就是将中央的权力和地方的权力直接归于皇帝。可是朱元璋创立的这套系统,会不会出现一些漏洞?很明显是会有的。因为他自己如此能干,可以把所有的活全部都揽在自己的头上,可是他的后代是否能像他一样能干呢?这就不好说了,因此到了后来明朝也出现了一个独特的政治体制,叫做内阁,内阁的权利从最开始负责替皇帝写诏书,最后直接变成帮助皇帝做决策,几乎成为了类似于宰相的职位。

    最后一个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朱元璋将自己不能当太子的儿子全部分封为了王,正常来讲,这些王爷全部能够互相制约,让他们不能危害到朝廷,可是有一种极端情况,那就是边疆的某一个王特别强大,而朝中的兵力又十分虚弱,这种情况看似很难发生,可实际上的朱元璋一死就出现了。

    朱元璋先是怕自己的亲信造反,于是将洪武年间所有立过功的武将几乎全砍了,就剩了那么一两个。因此中央的实力变得弱了许多,并且朱元璋本来要继位的人是长子,可是他的长子却死得早,因此继位的是皇长孙,史称建文帝,这位建文帝才二三十岁,根本就没有什么政治经验,被分封为王的人也全部是他的叔叔,根本就不是同一个辈儿的人。

    而当时在边疆,燕王朱棣又成为了一股很强有实力的王,唯一能制衡燕王朱棣的晋王又在不久前去世了,于是朱棣就一路北下直攻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

    在朱棣登基后,为了防止其他的王爷学习自己,于是便剥夺了王爷们在军事上的实权,而带给他们的是荣华富贵。可是朱棣的这一套举措看似在此时此刻解决了问题,却给中后期的明朝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说当时朱元璋的子孙多达了七八万人,而朝廷又全都要供养着他们,据说朝廷当时一年的收入的1/3,全部要来供养朱元璋的子孙,这给中后期的明朝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就是朱元璋,由于他自己身为一位农民,所以在他执政期间给农民带来了无限的好处,据说当时只要有有农民上报,希望能够修建水利工程,地方政府就必须要上报朝廷,所以朱元璋在位时修建的水利工程,达到了4万余处,疏通河道几千条,这不仅仅是他留给当时农民的好处,也是留给现在中国的遗产,并且虽然他采取的取消宰相的律令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效果,可实际上至今为止,几乎任何的一个国家也是没有宰相的,他的思想也是很超前的,这样的一个人,有着强大的军事眼光,有着对农民的慈爱和关怀,有着对整个帝国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样的人,为何不能成为英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元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jg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