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某平台听音乐,有博主分享了一组欧美经典歌曲,于是评论区就有杠精说中国的经典音乐有很多,为什么总觉得外国的月亮圆云云。
其实,一个人对某支曲子某首歌情有独钟,并不一定单纯因为它好听,或许那是他/她大学时和上铺的兄弟经常吟唱的曲子,或许那是他/她和初恋表白时的BGM,也或许是他/她失意独醉时酒吧里放着的歌……听觉和视觉味觉一样都是有记忆的,如同吃菜时我们会想起“妈妈的味道”,听音乐时我们也会不由自主想起那时那刻的往事。
读研究生时,室友的电脑经常放小刚周传雄的《心太乱》和娃娃的《漂洋过海来看你》,于是现在每每听到这两首歌,我就会想起那段读研经历:早起带上一大杯咖啡和午餐便当,到图书馆泡上一天,一直到晚上11:00图书馆关门,回到寝室继续埋头苦读,有段时间甚至会熬到凌晨两点!那段辛苦而充实的时光在记忆中已经与这两首歌融为一体,而不了解我的朋友每每看到我听歌时出神的表情,还以为里面藏着某个小男生!

我的闺蜜梅子,失恋后一个人去了新西兰南岛旅行疗伤,一路上神秘的原始森林、壮观的火山口、美丽如画的牧场,让她逐渐忘却内心的伤痛,走出失恋的阴霾,而一路上旅游大巴反复播放的是卡朋特的《Please Mr.Postman》(邮差先生)。所以后来每每听到那首《邮差先生》,梅子都会想起那段独自疗伤的旅行。
我们经常说要有文化自信。其实在深入了解实情之前,不想当然地就给别人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对自己的东西有自信,同时,对别人的东西也能坦率地承认它的好,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