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心里做着两种斗争“我要当个孩子还是大人,我要选择安全还是自由”,人们在连续做选择的时候基于的恐惧和爱两种因素。
这是今天看《也许你想找个个人聊聊》了解到的,作者本人在面对自己的心里咨询师的时候总是把问题抛出,问自己的咨询师,如果是他会如何选择。她的咨询师回答”如果是他,会如何选择,但他不知道她应该如何选择,或许弄明白为什么选择对她来说那么难更加重要。“在面对自己的咨询者时,作者不会冒失的给出选择,而是引导咨询者进行思考,自己如何抉择。
同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另外一本很相近的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将自己遇到的不幸归结于周围的人,医生说:“把是谁的问题造成的,改成我在其中负什么责任更好。”
生活中,当我们把决定权交给他人的时候,我们也就放下了自己的责任,或者说我们选择在这项事情上当一个小孩,不负责,这样便于我们在得知结果后进行责任推脱。长此以往会加重自己的习得性无助,让自己显得跟预期一样的无能。更加依赖于他信,更缺乏自信。
试着选择做个大人吧,自己基于对事实的了解推断,挖掘自己的爱和恐惧主要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做出符合自身,合乎实际的决策。把这都是谁的问题,试着改成我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