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死亡实验》观后感

——《死亡实验》观后感

作者: 隰有小臭鱼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9:16 被阅读0次

    你也许比想像中更邪恶

    摘要:普通人也具有暗黑特质,只是在前意识的监控下未曾表露出来。人们在每天的社会生活中管理着自己这些邪恶的部分,能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陷入麻烦。但是这些黑暗的特质还是会露出马脚。影片通过一个警官与囚犯的实验故事,让人们内心的特质展露出来。

    关键词:潜意识  黑暗三角  权力服从  人格心理

    正文:

    一、“黑暗三角”

    1、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黑暗三角”

    《死亡实验》是改编于一个真实的事件,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我一直相信这样的角色扮演是可以给人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及冲击的,只不过影片在讲述故事时有点夸张而已。在故事中,每一位角色扮演的人都是社会中的普通人,并且在实验一开始也测验了他们的性情是合适的,没有什么易怒或者危险的人格特征。但是在影片中,才经过几天的实验,他们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就展露出来了,对权力的滥用,对征服的渴望。

    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具有这样的暗黑特质。人们在每天的社会生活中管理着自己这些邪恶的部分,能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陷入麻烦。但是这些黑暗的特质还是会露出马脚。心理学中把三种人格特质称为“黑暗三角”。它们分别是:

    自恋Narcissists:自私、虚荣、以自我为中心

    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喜欢冷酷地欺骗和操纵他人

    心理变态Psychopathy: 易冲动、冷漠无情、情感封闭,缺乏共情、羞耻、内疚等感情

    这三种特征是高度关联的,有时完全一致。自恋的人往往也表现出喜欢操纵他人、以及冷漠无情的特质。不仅仅是那些杀人犯的人格中才会有这样的特质。很多我们身边的人:在学校或办公室中喜欢欺凌别人的人、好争辩的人、甚至一些警察、政治家,人格中都有这样的黑暗三角。

    比如,在一些实验中,自恋水平高的人立刻就表现地自己好像非常了解这个东西,还会因为其他人挑战他们言论的权威性而不快。这种行为被称为“过度辩护”,是自恋者用来提升自我形象的一种常用手段。在影片中,有以为囚犯明明不能喝牛奶,虽然规定是需要将食物完全吃完,但是另一位囚犯愿意为他和牛奶,警官感到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不仅要求其必须喝完牛奶,而且还罚其他热做俯卧撑,显然这些警官们很满意这种控制别人的感觉。这样的人,相信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甚至我们自己也都有过这样的时刻。这种特质,和杀人狂的自恋特质差别并不大。

    在实验室中,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放开了自己,表现出了让他惊讶的诚实。他们非常坦率的承认,“我就是喜欢欺负那些好欺负的人”,“你如果告诉我你的秘密我一定会说出去”。

    有一个研究团队设置了一个电脑游戏,让参与者有机会“惩罚”他们的竞争对手,即在对方的耳机里放超大声的噪音。惩罚不是必须要进行的,事实上,要想惩罚对手,还需要完成一些无聊的工作才能获得这种惩罚的权利。结果显示,“人们不仅愿意去惩罚,惩罚还成了一种获得快乐的动力,他们甘愿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很多无聊的工作,只为了能够去伤害别人。”关键在于,他们对他人的行为并不能为自己带来任何收益,只是从中得到了快感。

    所以假如你非常困扰,你身边的某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你,真的有可能,“能够伤害你”这件事本身就让ta觉得快乐。这不是说Ta就是一个坏人,而是 Ta即便作为一个好人,也可能存在这样邪恶和黑暗的一面。

    2、什么样的人容易具有黑暗特质

    黑暗特质水平高的人对愉快行为的情绪反应比较不明显,也就是说他们不太容易觉得开心,所以,他们希望进行残忍的行为,其实是为了打破情绪的麻木状态。

    此外,黑暗人格显著的人通常会更具备成功的动力和自信。这些人的动机明确,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可以排除情绪的干扰,做到必要的冷酷,同时他们仍然能相信自己是崇高的。“比如作为首相,你不能总是伤春悲秋,有时你的确需要走捷径、伤害他人,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变得肮脏。”在影片中的警官们就是一群打着道德的旗帜行邪恶之事的人。

    黑暗人格显著的人还往往是夜猫子,那些经常熬夜的人们,在黑暗三角中的得分也较高。他们通常还热爱冒险(心理变态者的特征),有着更强的操纵欲(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特征),或更希望别人来关注自己(自恋者的特征)。

    黑暗人格显著的人也容易成为网络暴力的实施者。“他们会成为网络上的日常施虐者,是因为在网上可以找到那些供他们伤害的人。”一项对网络上进行恶意评论的人的调查发现,这些人的“黑暗三角”得分都很高,伤害别人而取乐是他们的首要动机。

    二、野蛮的潜意识

    1、意识的三种形态

    广义的意识概念是指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这表现了心理学脱胎于哲学的一种特殊的学术现象,而狭义的意识概念则是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现代心理学中对意识的论述则主要是指狭义的意识概念。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是潜意识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从前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担负着“稽察者”的任务,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潜意识是由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又称“右脑意识”、“宇宙意识”,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则称它为“祖先脑”。潜意识,也就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为“潜力”,也就是存在但却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潜能的动力深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

    在影片中的最恶毒的一个警官,身上有狐臭,相信这一点也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长久聚集在内心的自卑,一个别人不能触碰的禁区,在77号的侮辱下,他跑到洗手间愤恨的洗漱。在他的潜意识里就痛恨别人说他身上有异味,而警官的扮演身份给了他报复的机会,前意识的疏忽,造成了潜意识的暴露。

    2、权力的游戏

    在实验一开始时,大家都希望可以扮演警官,并且愉快的穿上了警官的配饰。一开始大家还处于玩闹的状况。但是77号的出格行为触动了警官们的底线。在这个模拟试验中,扮演警官的没有办法体验到警官的尊严。扮演囚犯的人员起初是报以蔑视的态度来完成这个实验,企图用一些列的不合规矩来掩盖自己身为囚犯的失望。但是一杯牛奶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权力与服从的游戏由此开始。其实,作为一名普通人,他们大多数的愿望只是那一笔佣金而已,也没有人逼着他们一定要如何做,囚犯喝不了牛奶有人代他和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拥有了警官的身份后,如果不对他们实施惩罚似乎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故事发展到最后,已经不是一个实验的问题了,而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老师扮演的警官这一角色则最具有典型性。他在一开场的报名者中毫不起眼,甚至有些拘谨。而且之后的录像片段也在展示他本身是一个老师,而且还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这些都与之后在实验过程中他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在试验过程中,这一人物在担任狱卒过程中,心态开始慢慢起变化。如果说一开始的变化是因为他担心拿不到钱而有些被逼无奈的话,那么随着事态的发展,他越来越享受这种特权带来的快感,这种凌驾于别人尊严与生命之上的快感。他对于敢于反抗的77号的淫威最终完全演变成一个独裁和暴力主义者所表现的特征。而且对于狱卒内部其它反对他、与他不一致的人的打击,还有最终在事态恶化后选择的彻底暴力方式几乎将一个拥有特权却不受任何约束的野心者私欲的膨胀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一定程度上,老师的角色在本片中起着核心的训诫意义,他的由一个普通人转变为一个独裁者的变化恰恰表现了在社会中一些不收约束的权力的泛滥。也在一定意义上表达着主创对于人性之恶在不受控制时进一步放大的可怕后果的担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亡实验》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nf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