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看了一部美剧《life in pieces》。大致像摩登家庭,但又没有那么政治正确,总之挺好玩。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索菲亚经常是金句频出。

有一次她参加的钢琴演出临近了,她丝毫没有练习的意思。当然是她的父母是美国式父母,本着不强制干预的原则,干着急。后来,妈妈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去旁敲侧击一番,拿自己小时候举例子,说多希望有人强迫自己练习,就不会演砸了,熟悉吗?这就是我周围甚至我偶尔使用的句式。索菲亚安慰她妈妈,没事,一切都会好的。




钢琴演出的日子到了,全家人都当了听众,第一个出场的小男孩弹的太好了,焦虑的妈妈冲到了后台,企图编辑一些谎言来“拯救”索菲亚免于尴尬,指导老师大概见多了这类父母,随手一指,舞台后方有一个标示:禁止焦虑的父母情绪失控。

之后妈妈悻悻地回到座位,企图期冀有奇迹出现,结果当然是弹的一塌糊涂。亲友团的尴尬表情说明了一切。但索菲亚勇敢大方的姿态显示出了这真的是一个wonderful girl,whatever she did.


但是故事没有完,一个小男孩紧接着索菲亚上台,还没有开始表演,他的裤子就被尿湿了。指导老师上台领着这个可怜的小男孩下了台。

在演出结束后,大家等来了索菲亚,都试图来鼓励她。而索菲亚很冷静地和妈妈说,在我看到我排在爱尿裤子的小男孩之前,我就有底了,大家不会再关注我弹的是好是坏了。焦虑的妈妈依然充满疑惑地问道:难道你不想要最好吗?索菲亚用了特别有智慧的连问来间接回答了家长们。她问爸爸:你是最好的医生吗?你是最坏的医生吗?得到回答之后,索菲亚说:那不就得了。








潇洒离去的索菲亚给我上了一堂课,焦虑的家长其实最在乎的是自己,除了自己的面子还有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家长都无法成为最好的,为什么还要求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