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有一句话在网上很火,那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很多文艺青年听了以后,纷纷把它当做了自己的qq签名,微信签名等等。还有不少人恨不得立马辞职,也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事实:高晓松之所以活得这么潇洒,放着好好的清华不念,非要去鼓捣什么音乐和诗文,这背后是有一个显赫的家世在给他做支撑的。普通人不宜在家模仿。
就像三毛一样,不要动不动就模仿她去流浪,没有父母的支持,撒哈拉沙漠也不是这么容易生存的。
我们再回头来看高晓松,首先看他自己的成绩单:清华退学,组建乐队,校园民谣,导演电影,开播节目。当过歌手、评委、主持人,填词人,制作人。既能作词作曲,还能自弹自唱。读过万卷书,也行过万里路……
如果这些都不足以让你认识高晓松,没关系,相信你一定听过《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白衣飘飘的年代》;或者看过湖南台的《超级女声》,高晓松就是评委之一;当然,如果你看过他自己的节目《晓说》《晓松奇谈》或者《奇葩说》的话,相信那个手持纸扇,博览群书,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的身影一定会让你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这样一份成绩单,在高晓松家里却是不及格的。
那么,高晓松的家庭背景到底有多强大呢?来看看这本《晓松奇谈2》就知道。
首先,他的外公张维,是清华大学副校长,深圳大学首任校长。外婆陆仕嘉,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他的舅舅,也曾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他的父亲母亲都曾当过清华大学的教授,母亲更是梁思成的学生。他的外舅公施今墨,还是民国时期北平四大名医之一。看见没?就这阵容,简直就是中国最顶级最顶级的那种知识分子家族。难怪高晓松自嘲他在家中是混得最差的一个,因为在他们家,硕士基本上等同于文盲。
所以说,我们眼中的苟且,跟高晓松眼中的苟且,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说,高晓松不屑的苟且,也许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远方。毕竟不是谁都有勇气从清华退学的。
最后补充一点,高晓松这本《晓松奇谈2》不只是写自己的家族史,还涉及到很多其他的领域。例如国内外的人文历史,风土民情,政治制度,电影艺术等等。而且《晓松奇谈》不止一本书,它是一个系列,共有四本,分为人文卷,命运卷,情怀卷,世界卷。
很多人都说,读高晓松的书,就如同看一本百科全书。毕竟人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神,见多识广,值得我们一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