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去青海旅游,吐槽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这里晚上居然找不到夜宵摊的。
这吐槽过于广东,忍不住和大西北的朋友分享。朋友回复说:啊?居然不是吐槽热,我感觉这天热得快融化了。
于是我们开始了一阵关于夏天哪里比较热的探讨,这时候发现,我对夏天的感受仅来自于广州,再宽一点的距离是老家和深圳,其他周边城市很少印象。
忍不住和朋友感叹:我的世界也太窄了。
虽有辽阔的精神世界,但是用脚步丈量过的山河也太少了,亲身体会过的温度差,也太短了。
作为一个热爱观察生活,热爱用文字记录和分享的人,真的很向往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啊。
以前读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时,就非常羡慕他走南闯北,写各种吃的有滋有味,有些文字里的况味,非亲身体会,是无法写出来的。
朋友说你真的非常适合谈恋爱,你赶紧去谈恋爱吧。
我说不想啊,我现在只想快点还完贷,存点养老钱,就做一份简单的工作想出发就出发。
想想我这些年外出旅行的经历真的很少啊。
很多城市的印象都来自出差,以往出差,经常各个城市跑,也就仅限于工作酒店,偶尔串门景点。
如果想把文字世界拓展得更广阔一些,还是要多出去走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在,当你有万卷书打底的时候,才能读懂万里路的内涵。
祖国地大物博,山河辽阔,又历史悠久,随便走走都有其文化沉淀。
很多朋友喜欢说去到一个景点说没意思或者是有负盛名等,其实换个角度说,有没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沉淀不足以支撑我们读出景点的盛名之下的底蕴?
我觉得有可能是。
眼之所见千年来应该差不离,烟雨还是那片,山河还是那座,为什么有了盛名,因为它在时间之河中曾经感动过人,从而被吟诵,被赞美,被念念不忘,故而形成它的底蕴。
而读书不够,积累尚欠,自然只能通过视觉来评判它是否美,而没法透过积累的历史知识穿越时光与当年感动的古人相遇,自然也就无法感受盛名之美。
还是要多出去走走,去感受下从广州到黑龙江要23天的春天,去体验下不同纬度夏天的滋味,还要看看秋天就会落叶潇潇的景象,以及许下一起白头诺言的白雪皑皑。
世界那么大,我真的很想去走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