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从成都出发,日夜兼程的在晚上八点到达泸沽湖镇。10月17日中午时分,逛完走婚桥,去了附近的博物馆。这是我第五次到泸沽湖,但却是第一次进摩梭博物馆。 摩梭博物馆于2013年初竣工,2013年6月开始进行陈列布展。我2016年第四次来的时候,展馆已经开放了,但那个时候,只为单纯的看风景,路过摩梭博物馆几次,都没有去过。这次又路过,觉得既然专门建了博物馆,应该还是进去看看,来五次了,应该对摩梭文化进一步的了解了。
摩梭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博树村原摩梭土司府遗址旁,背靠青山,面临泸沽湖万亩草海,环境优美。摩梭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世界唯一系统展示摩梭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专题博物馆。摩梭博物馆作为摩梭家园建设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传统摩梭文化元素,划分为展览陈列厅、文物库房、文物保护技术场所、学术交流区、公共服务区和办公区等功能区。展陈区域由序厅、摩梭民俗展厅、专题展厅(土司制度专题、喇嘛教专题、摩梭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三大部分组成,展陈面积2300平方米,展陈文物包括石器、青铜器、陶器、土司遗物、摩梭民俗文物等。



进入摩梭博物馆,首先去了解了摩梭母系家庭和走婚的起源:
1、 摩梭人起源于何处,至今尚无定论。
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古羌后裔,摩梭先民是先秦时期甘青一带古羌戎的一支,迫于战乱和生存压力, 南下迁徙而来,称牦羌或越雟 (suǐ),汉代古籍中称为:笮人。至于“摩梭人”之称从何而来,还有待考证。
2、泸沽湖摩梭母系制家庭和走婚存续之谜:
一种观点是从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一般认为有五个原因使其延续至今:
(1)摩梭人所处环境相对封闭,外界影响微弱,原始社会母系制度得以传承;
(2)社会生产力落后;
(3)摩梭社会中妇女是获取生活资料的主力;
(4)母系血缘根深蒂固;
(5)上层土司不反对走婚。
一种观点认为摩梭人的母系制家庭和走婚是后来形成的,根据达巴经和摩梭老人们的说法,是摩梭人被迫选择的一种婚姻家庭形式。 形成年代为出现土司制度以后,当时娶嫁婚彩礼过重,加之土司对百姓结婚课税,收施媒礼,不堪重负的有情男女只好秘密约会,或男到女家上门走访,相沿成习。
摩梭图文未解之谜:
摩梭人32个图画文字和“日汝穆”刻木经书上300来个图文符号,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图文符号,是人类原始文字发明的活遗存。32个图画文字已形成固定的音、形、意,但其中大部分为摩梭古代读音,少数老达巴能解读大部分意义,但仍有一些难解之谜。

展览陈列厅:




摩梭人饮食:


摩梭人节庆:


摩梭人服饰:


摩梭人宗教:


摩梭家园:




摩梭人的土司制度:


经过近两小时的参观,受益非浅,原以为只是一个小小的少数民族,没什么文化内涵,没想到参观了博物馆后,才知道这个民族居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而且通过这次参观,也对泸沽湖和摩梭人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美景、走婚和猪膘肉这三个词的表面上了,对它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这次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不管去哪里旅游,都应该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了解一下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对自己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网友评论